第12章 银丝缀霜刃(2/4)
。
眼下时节不好,普通人家能吃上黑面蒸馍烤饼就不错了,许多青阳村人现在都是用麸子混合野菜,甚至草根树皮来吃。
后世提倡白面、麸皮混合一起吃,认为这样更有养生、保健作用,天天白面馒头,其实营养都丢光了,不过在这个时代,能天天吃上白面,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了。
霍红一边干活,一边与武长风谈论家事,除了田地的农活,她还絮絮说着田亩赋税,仿佛二十亩薄田的收成不过是算盘珠上拨弄的数字。
或许是她认为儿子己经懂事了,可以为自己分忧了,所以话不免多了一些。
夏税早己交过,秋粮的征收很快又要开始,不过上个月鞑子来劫掠过,宣府各地大为遭殃,很多地方家空如水,希望官府能减免秋粮的征收,否则到了明年真不知怎么办。
明季田赋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粮。
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
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
武家现在只余二十几亩地,由于不是近河良田,加上干旱不断,眼下小麦出产量每亩不到一石,一年收入约在二十石。
从万历年的辽饷开始,到眼下的崇祯七年,大明己有过几次的田赋加税,正税其实不多,可怕是地方上附生出来的无数加派。
还有地方官绅将他们应纳钱税转派到小民头上,象武家这样的小自耕农,负担是越来越沉重。
由于征银,只得将麦米换成银子,又要忍受一次商人的盘剥,这样交了税后,所得己是去了一大半,籽种、农具、债息等等费用还不含在内。
余下是家口的嚼头,以三口之家一天吃食一升五合计,余粮仅足支用数月,这样到了第二年的粮食出产期,还有数月的空白,这就是所谓的青黄不接了。
往常丰年时,武家还能自给,或是用织布养蚕的收入来弥补一下,不过遇到这种灾荒之年,事情就难办了。
如果家无积蓄,或是想尽办法也不能度过这段空白期,一般人家除了鬻妻卖子,就只能借高利贷了。
不过借高利贷更无异于饮鸠止渴,和宣府州各地的商计一样,这境内的高利贷也是由那些官绅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