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遮不住这吃人的规矩(2/4)
快点将田税弄完,然后去买粮食打道回府。
这保安州衙是永乐年间兴建,天长日久,加上古时官不修衙的习俗,此时看上去已颇为沉旧。
州衙的前面有一块广场平地,上面的青石地板也是磨损出一块块的坑洼印记。
此时广场上挤满了前来纳银的民众,一些差役提着水火木棍在州衙面前来回巡走着,另有一些民壮拿着刀枪站在不远处巡视。
让其他人在后面等待,武长风独自上前。
只见州衙的台阶下面,正摆放着几个银柜,在银柜的旁边摆着几张桌子,十数皂衣小吏游走如梭。
正有几个小吏拿着银秤,一一按着各解户的户帖文册登记,然后为他们的解银进行称兑,最后发给他们银包,挨个点名将银包投入银柜内,又由一个小吏开出一式两份的单据,各解户就算将自己的税银交纳完了。
武长风看出眉目,各民户解银称兑时,那银包约分两种,一种白封,一种红封。
似乎贫民小户用白封,绅衿大户用红封。
使用红封的,似乎就少了许多的火耗杂费。
在场民众,大部分是使用白封,使用红封的很少,拿到红封的大部分都是绅衿大户的管事或是家奴。
分取到红封时,这些人都是洋洋得意。
同时,武长风还看出那银秤似乎也有问题。
只见那些小吏在解银称兑时,另一只手似乎轻轻地扫过或是扶捏过手中的银秤,那秤上的银子重量立时少了许多,然后小吏就大声喝骂,面前的解户们目瞪口呆,只得再补交税银。
还有那银秤上的法马似乎也有问题。
小吏秤兑银子时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解户茫然不知,只道自己纳银时确是少了,诚惶诚恐的补上。一些人却知道那些小吏在作弊,却只能忍气吞声,面带苦色,不敢有任何言语。
看着他们的样子,各小吏只是相互窃笑。
吏滑如油,武长风心中评估了一句,依他的估算,如果解户们共交纳税银有一百两的,只在这银秤上做手脚,这些官吏便可以侵吞达七、八两之多,如果税银成千上万两,这又是多少?这种现象,想必在大明各地都是普遍存在。
种种盘剥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