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蒙尘积灰(4/4)
的金额已经超过了两千块。
算完账后,易卫东从钱里拿出50块钱递给王志国,说:“这是介绍费,给您。”
王志国接过钱,随手揣进兜里,然后又开口道:
“卫东,还有件事要问问你。”
“啥事?”
“你能搞到预制楼板用的那种钢条不?”
王志国探询地问。
易卫东所在的红星轧钢厂,主营业务就是使用铁锭和钢锭生产钢板、钢管以及各类铸铁件等钢铁制品。他偶尔在电视上看过那些复杂的车床加工零件,其实那都是轧钢厂生产的铸铁件的进一步深加工,而这也仅仅是厂里的副业罢了。至于王志国提到的这种用于预制楼板的钢条,毫无疑问也是他们工厂产品的一部分。
易卫东心里疑惑,这年头水泥资源那么紧张,买点都困难,王志国怎么会突然需要钢条?于是追问下去。
王志国笑了笑,解释道:“我家战友的父亲,在昌平楼板厂当厂长。最近想通过购买计划外钢条来制造楼板,打算盖个家属院。”
“楼板厂还缺钢条吗?”
易卫东忍不住反问了一句。
王志国盯着他的脸瞧了一会儿,似乎察觉到了对方知识上的盲区:“你是厂里出来的吧?懂不懂什么叫‘计划调拨’啊?”
易卫东愣了一下,前世上学时的确学过计划经济的相关理论,当时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已。真到了六五年的生活环境里,他才意识到什么叫处处受制于计划——无论是买东西还是消费,每一种商品背后都需要相应的票证支撑。要是没有票据保障,哪怕你想掏钱买额外的东西,也几乎办不到。然而,具体到工厂如何组织生产和运营这一块,易卫东确实没什么概念,只知道大多数物资生产出来后都要交由物资局统一分配,厂子里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销售部门。只要产出合格产品,国家自然会统一负责收储、定价及销售工作。
眼见着易卫东一脸茫然的样子,王志国决定举个例子讲得更清楚些:“就像楼板厂呗,按政策,国家会根据它的实际产量定好一套物料配给标准。比如会调拨一定数量的钢条与水泥,然后等它按要求完工后,指定日期让物资局把做好的楼板全部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