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2/3)
时请监考官在试卷背面盖了私印。\"
方明远闻言手一抖,试卷差点掉落,背面确实有个不起眼的红印!
\"按礼部规定,试卷交上后不得私自开封。\"陆逸紧盯方明远,\"敢问方大人,这试卷上的反诗是何人所加?又是谁允许开封的?\"
方明远额头见汗:\"这……本官不知……\"
\"方大人不知?\"陆逸突然提高声调,\"那这封信又作何解释?\"
他高举一封密信,朗声念道:\""事已安排妥当,待陆逸试卷封存三日后,派人模仿其笔迹添加内容……"落款是"琰"字。崔公子,这字迹你可认得?\"
崔琰面如土色:\"这……这是栽赃!\"
\"栽赃?\"陆逸冷笑,\"信纸是崔家特制的云纹笺,墨是崔记墨坊独有的松烟墨,这些一验便知!\"
局势瞬间逆转。围观举子们议论纷纷,看向崔琰的眼神充满鄙夷。
\"肃静!\"一声威严的喝令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位紫袍大官在侍卫簇拥下走来,竟是当朝宰相杜允之!
\"杜相!\"众官员慌忙行礼。
杜允之扫视众人:\"本相奉皇上口谕,彻查科举舞弊一案。相关人等,全部带走!\"
崔琰腿一软,险些跪倒在地。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闹到惊动圣听的地步!
就在贡院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京城西南百里外的运河上,一场无声的较量也在进行。
五艘吃水极深的货船悄悄驶入一处僻静河湾。船身没有任何标记,但领航的汉子手腕上隐约露出崔家私兵的刺青。
\"快些卸货!\"领头汉子低声催促,\"天亮前必须赶到下一个码头。\"
船工们掀开苫布,露出下面整齐码放的盐包。这是崔家从沿海私盐场运来的走私盐,准备经运河分销各地。
突然,四周亮起无数火把!十余艘快船从河湾两侧包抄过来,船上汉子个个手持兵刃。
\"四海商行缉私!放下武器!\"
崔家私兵大惊失色。四海商行是近半年崛起的商团,背后据说有军方支持,专门打击走私。
\"冲出去!\"领头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