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宗室就得这么谨慎(2/5)
自然就高了。
比如他父亲赵令话才四十来岁,但已经是庄上唯一一个辈分最高的了。如今的族长是赵子称的大堂兄,已经五十多岁,还得喊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人六叔。
而面对小辈的问候,远游回乡的赵子称当然也不能吝啬,否则会被人戳脊梁骨的。只要有人行礼,他都示意邓岳打赏。
慕容家的家丁们便捧着一串串铜钱和一些小银锞子,见人就塞,庄门口很快就扎堆了一大群人。
远房亲戚们都议论纷纷:
“听说六叔公家的小叔这次真是发迹了!在东京太学读了两年半,舍试连优,很快也能做官了吧。咱庄上总算出了一个不用靠祖荫、自己考得功名的了。”
“但不是还没做官么?现在候缺多难,考过之后候了一两年才拿到实职的都不少。”
“这有什么奇怪的,哪怕还没做官,只要考得好,就有达官显贵提前看好结交。当年科举盛行的时候,东京城内的富豪,哪个不想榜下捉婿?说不定小叔就被豪门看上了。”
也有极个别消息灵通的亲戚,知道最近几天隔壁苏州发生的事情,也就缄口不言,只是过来行个礼,讨个赏,然后就默默走了。
赵子称的回归,很快就惊动了全庄的人。
等他走到自己家门口,母亲胡氏已经望眼欲穿地扒在门上,反复探头确认。看到儿子出现,才彻底打开门,一下子冲了出来。
胡氏是个三十七八岁的中年妇人,手足粗糙。他家没什么钱,只能算是勉强小康,能保证家人吃饱。所以胡氏的服饰看起来颇为寒酸,家里的钱都用来吃和供儿子读书了。
赵子称毕竟继承了肉身的记忆,加上肉身的父母供他读书确实不易,所以赵子称也没怎么犹豫,就上前行了大礼。
“娘,孩儿出息了,下个月又要去一趟汴京,或许能够插队补缺。这次回来,先带了些东西,你和爹也能过好日子了。”
赵子称说着,朝后一挥手,邓岳便招呼几个慕容家丁,扛了几口箱子进门。胡氏看着这个阵仗,心中惊疑不定,但也没有失态。
作为宗室人家的媳妇,胡氏也是见过些世面的。她虽然没见过公婆,但听说当年公婆在世的时候,家里也阔过。所以她只是淡淡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