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送去东京的大礼(2/5)
出几个疑问:“这不是去赵公子家的路吧?庄上看起来繁忙了不少,前面那排作坊是打铁的么?”
赵伯琦得意道:“客官真是眼尖,那排作坊正是六叔想的新营生,刚找了几十家佃户的女眷来帮工。
如今他白天都在那边,等他走后就让我帮着打点,我原先走南闯北做过点小买卖。客官是苏州来的豪客,以后也要多照顾咱的生意。”
宋朝商业繁荣,江南尤其昌盛。宗室子弟有旁支庶出的,家里不培养读书,很多都会选择做买卖。
“若有新奇好货,自然不成问题,却不知是做什么的?”邓岳满口答应。
他知道赵子称是自家主母和少主看重的人,赵家的生意自然要无条件照顾。
赵伯琦还没来得及解说,一行人已经到了工坊,赵子称刚好出来,迎头便撞见了。
邓岳和杨志连忙上前行礼,然后好奇地看着这烟雾缭绕的地方:“这是做什么的?”
赵子称指了指旁边那堆大锅和劳作的妇人们:“这是在煮鸭绒,就是让人收四里八乡的鸭毛来做绵袄和被子。”
原来那天回老家后,赵子称盖了两夜芦花被,就难受得不行,赶忙花钱让人去县城买了蚕丝被。
然后他想着蚕丝昂贵,用棉花会不会好一点。
但南方种不了棉花,让他如骨鲠在喉、很是难受。
习武发泄了几天后,他一边观察乡居生活,忽然就有所得。
他发现,如今的百姓,对于部分家禽的羽毛,利用率极低。
鹅毛因为洁白,而且纤维比较长比较硬挺,还有不少人用,主要是拿去做扇子,做羽织,价钱也比较昂贵。
不然哪来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呢,可见古人也是把鹅毛视为正经财物的。
比鹅毛更硬的羽毛,则是战略物资,可以拿去做箭矢的尾羽。
但偏偏家鸭和其他毛质柔软的杂色水禽,羽毛非常不值钱,宋朝人也几乎没有利用。
很多时候赤贫百姓也会直接拿来胡乱填充被子、袄子,但不会制造羽绒,非常不耐用,还骚臭。
讲究一点的百姓,受不了这股气味,就直接拿吃鸭子剩下的毛,去堆肥了。
十天前,赵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