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送去东京的大礼(4/5)
本擅长煮茧抽丝的蚕娘,帮着煮鸭毛、梳绒、打散、晾晒。
如今别人都只拿鸭毛沤肥,一个钱能收好几斤,做成不臭又轻软耐用的保暖被袄,其利何止十倍。只可惜眼下已经过了天气寒冷的时节,要是等到冬天,生意绝对好。”
赵子称侃侃而谈,让邓岳和杨志都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
而实际上,赵子称也略去了一些对方不感兴趣、也不容易听懂的细节没介绍。
比如最关键的,煮鸭毛除臭防腐的水,该如何调配。
若是近代,有了制碱工业,拿纯碱小苏打或者其他工业碱来煮羽毛,是最方便的。
但宋朝没有纯碱,需要用其他原料替代。
赵子称首先就想到了随处可见的草木灰。
草木灰就是碳酸钾嘛,用来去除油腻瓦解动物脂肪本来就好用。
再做实验加入一点其他容易搞到的原料,配在一起反复试,就鼓捣出煮鸭毛的配方了。
这个秘方,赵子称当然不会告诉别人。这些日子他都是自己采购原料,还故意采购了一些用不着的、将来可以挪作他用的原料。他自己挑一些有用的,按比例配好,再让人拿去煮毛、操作后续工序。
赵子称随口讲解之间,又有几大锅鸭毛处理好了,几个雇佣来的蚕娘便开始沥水,然后把鸭毛摊开晾晒,梳理处置。
邓岳和杨志看了全部生产过程,也不由震惊于赵子称的豁达。
尤其邓岳,他是帮着慕容家操持过家族生意的,也懂点经商。他当然知道这样一门新巧的生财之道,若是放到别的士绅人家,哪怕是官宦人家,该有多么敝帚自珍。
赵子称却这么大大方方随便给自己人看,这份信任和气度,已经不是仗义疏财可以形容的了。
邓岳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公子就不怕人偷师?”
赵子称一愣,随后大笑:“这东西,没你们想象的那么有前途,眼下有十倍之利百倍之利,只是因为别人都不识货,鸭毛贱如肥土。
等将来市面上鸭毛被袄多了,世人知道了这东西的好处,鸭毛就不会那么便宜了。我们又不可能专门为了拔毛去多养鸭,这个钱赚不了几年的。
我是想着江南鱼米之乡多水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