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上任一个月就让顶头上司躺了(3/7)
观察,推而广之,发现葫芦、胡瓜之类的藤蔓作物,也能如此,也能靠“掐尖打蔓”来减少茎秆耗费土壤肥力、让作物的养分充分集中在结果上。
陆渐亲眼看着慕容家田庄里那一堆堆已经摘完果子后枯萎的藤蔓,若有所思之后,倒也愿意相信这种说法是真的。
因为早在汉唐之时,古人就已经知道种冬瓜需要掐尖打蔓,冬瓜才能结得更大,这是《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里就有记载的。
只是古人不会触类旁通,也没有植物分类学的概念,不会把冬瓜的经验移植到胡瓜、葫芦之类作物上,而后者当中尤其胡瓜并非中土原本所产,是后来传入的。
民间或许有人这么干过,但却没有士大夫将其系统总结成经验、并且查漏补缺进一步扩展推广,农书上也就没有记载。
相比之下,赵子称到任后,仅仅花了几天工夫,用后世生物学经验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就轻易找出了好多可以改进的点,“劝课农桑”,做出了政绩,先从本地巨富大户入手,让他们在各自的田庄里推广新技术以增产。
这些植物的种植技术改良,虽然千头万绪,但核心原理都是一条,那就是类似于棉花的顶端优势,把长得太快太浪费养分的芽尖掐了,营养省给果实用。
似乎为了证明赵县丞是真的在短时间内就为民办事了,邓岳还拿出几个长得特别大的葫芦和胡瓜招待陆渐尝尝鲜。
葫芦得炒菜做熟了才能吃,胡瓜却是能直接生吃的,陆渐吃了一根,立刻就相信了。
不管怎么说,慕容家庄园里种出来的果子,似乎比市面上看到的都要大。
光凭果实更大这一点,就足够让拥有千顷良田的富户相信赵县丞是在为他们好,相信跟着赵县丞干的前途了。
千万别小看这点进步,如果能找到些更大的农作物收获物,都能献上去当祥瑞了。
在古代,果实长得比正常尺寸异乎寻常地大,本就是一项劝课农桑的重要政绩。尤其当今皇帝还是个喜欢崇道、喜欢祥瑞和图谶的。
陆渐觉得他已经能理解那些富户踊跃响应的动机了,但他还是发现了一些别的问题,那就是慕容家得到这些提点,应该是数月之前的事了,也就是至少秋收之前两个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