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通判高义,下官又岂能落于人后(1/7)
赵子称得了陆渐的好意点拨后,很快认识到自己确实官场经验不足,做事容易得罪人。
他前世毕竟只是历史老师,大局观是很好的,也知道大势。
但细微末节处的官场人际关系处理,就不一定比得上古代官场老油条了。
为了更稳妥地渡过方腊造反之前的这段过渡期,第二天一早,他就从谏如流地去府衙拜访了本州通判魏宪,并且带上了自己连夜调整后的方案。
请魏通判帮他把把关,出面统筹今年冬天苏州四县的徭役和圩田整治工作。
最好是连他自己决定的“只高价雇佣杨志这一个营的士兵为姑苏县百姓代徭役、其他各营暂时看不上”这个得罪人的决策,都能由魏通判来背锅,说成是魏通判的决策——
虽然这种可能性极为渺茫,但真要是能实现,赵子称就可以由他唱红脸,魏通判唱白脸了。到时候还能进一步赢得苏州的军心,变害为利,简直不要太爽。
这么渺茫而又巨爽的事情,究竟能不能做到,就要看赵子称如何处理跟魏通判的关系、具体能给到魏通判什么好处了。
尤其是赵子称从陆渐那儿得知,魏宪这人原先就上书奏请过皇帝减少花石纲,赵子称心中已经明白该怎么跟这种人打交道。
在来之前,他还另外准备了几样东西,相信魏宪会感兴趣的。
……
“禀通判,本县新任县丞赵子称求见。”当天一早,魏宪正在自己的衙署内处理公务,属下就进来禀报。
魏宪的公务很繁忙,因此第一时间根本没当回事,只让门房先把人晾着,茶点好生招待,等他处理完正事再说。
此人嫉恶如仇,这两年来抓了不少苏州各县在营建、转运方面的弊案。
比如百姓上缴用于代役的折变钱、最后使用时是否有足额用于雇佣徭役,还是实际上多征少用把余额分了,他去年就抓了两起。
朝廷对粮食征收额外加收的“支移”钱,是否有实打实用到漕运上、运输成本是否真有“支移”的那么高,也被他抓了一起案子。
(注:地方上缴纳了粮食之后,还要负责把粮食运到东京或者其他朝廷指定的地方,“支移”钱就是额外加征的运费,用这笔钱雇专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