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通判高义,下官又岂能落于人后(5/7)
有优势。同时他此前在东京将作监时、为艮岳工程鼓捣出了原始的水泥科技,也可以用来低成本修起圩坝、圩岸,代替原本需要用到的石头。
修筑圩田,就是在沼泽湿地之类的地方,挖深淤浅,把有水的地方挖得更深,把原本很浅的地方直接堆成平地肥田。
但是大规模营建的圩子,需要考虑圩岸是否容易因长期沼泽湖水浸泡而在此塌陷、塌方回池中的泥土是否会导致蓄水区容量下降、小船通航航道被搁浅阻断,因此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石头砌个岸沿。就跟修运河要修河沿是一样的。
赵子称之前搞出来的原始水泥,最初只能用来给艮岳堆假山,不敢用于造房子,怕质量不行、久了之后塌陷把人埋了。而假山对水泥的质量要求,明显就比造房子的水泥要求低得多。
反正都是直接替代花石纲里的山石、实心堆砌的,不怕抗拉强度低。
而在替代假山石之后,赵子称又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原始水泥的第二阶段用途,那便是修圩田的圩岸。
他暂时还不敢把水泥直接用于修海塘或者大坝,因为那种工程一旦质量不够,导致溃坝,危害会极为严重。相比之下圩田圩岸的蓄水压力要小得多,出现一丁点质量问题,最多也就是导致蓄水池淤浅、航道受阻,但绝不会有洪灾泛滥。
先把水泥用来修圩田,试点个一两年,过程中再慢慢琢磨改进工艺,弄出更好的配方,等一切经得起历史检验之后,再用水泥进行大规模营建,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正如蒸汽机最初出现的原始型号,只能在煤矿矿井里抽水,得质量越来越可靠、效率越来越高后,才能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攀科技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一边攀一边为萌芽状态的科技找到合适的商业化应用场景,这样才能形成正反馈循环的飞轮效应。
赵子称对水泥技术的路径规划,其实就非常合理,一开始最差的用来堆假山,堆假山效果好、进一步改良再造圩田,然后才轮到用水泥造房子、修大坝,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多年的持续技术迭代更新,但这绝对也是步子迈得最稳的。
而只要赵子称的计划得以实施,实际上姑苏县今年冬天需要为徭役工程出资的东西就很少了。
市面上石料和铁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