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祥瑞频出,就任知县(2/5)
。
一旦一个人的信用和名声建立起来了,后续做什么都方便。越来越多犹豫观望的士绅富户加入到相信他的队伍中来,姑苏县来年的桑蚕、蔬果产量,也必能因此受益。
只可惜冬季很多瓜果都不能种,所以暂时只能在桑树、果木方面做点劝农工作,其他工作的成效,至少要等开春之后才能看出效果了。
不过即便如此,作为最早无条件信任赵子称的慕容家,还是为他准备了好多去年秋收时存下的、用了新技术后长得特别大的瓜果,可以供他作为祥瑞献上去,稳固政绩。
地方上农业生产有没有丰收,是否是祥瑞,这种事情很难拿出铁的物证让上面相信。但瓜果长得特别大,大到异乎寻常,这肯定是造不得假的,只要把实物交上去,上面肯定得承认这也是政绩的一部分。
……
时间转眼来到了宣和二年的正月。
一个冬天的忙碌种田结束了,赵子称也为自己上任的第一年,交出了一份足以令各方都满意的答卷——当然,他这个第一年任期,其实只实打实干了三个多月而已。
按本朝成例,官员上任后的铨选,如无特殊情况,需要等各自任期满三年后,由吏部处置。但“岁课”也就是政绩的常规年度考核,则是每年都有的。
自王安石变法后,理论上对岁课的要求还变得更加细致了。
岁课的等级分上中下,记录在官员的历子上,也就是其为官的履历档案,期满三年铨选时,就会把过往三年的岁课历子都拿出来综合权衡,最后再给出结果。
不过,一旦发生了岁课考评极为“卓异”,或是有明显不称职的重大过失,也有可能被立刻提拔或是黜落,这是不受三年一轮限制的。
到了徽宗朝,官员坐火箭一般快速升迁,或是得罪了人快速黜落,都已经不足为奇,朝政极为混乱。马屁拍得好的,两年内从小官升入中枢的例子都有。
赵子称的情况,本来也属于入职之前就有功劳,本该高配的。但舍试两优入仕这种方式,注定不能高,要服众。因此他这一年做完后,本来就有相当的机会得到升迁。
再把相关祥瑞和劝课农桑、治水营建有功的政绩往上一报,基本是板上钉钉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