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暗中练兵,备战方腊(2/9)
年耕种就可以取得大丰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总计一千多顷的新田,一部分种了水稻,一部分过于低湿无法排水的田块,则改种了芋头。
种水稻之前,因为水稻需要育秧、插秧,前期并不占用大田,所以还能再组织人手见缝插针补种一季茭白或别的快速生长型水生蔬菜。
有些土质实在松软、需要植物根系固定圩岸的地方,则趁着冬天的时候,用扦插法移栽了一些桑树苗或是果树苗过来。
这些新开发出来的圩田,有七成是作为官圩,成为了政府掌控的土地。还有三成相对零碎的地块,则是作为补偿给去年冬天捐资摊派了的富户们,成为他们的私圩,报答他们出钱出粮的贡献,赵子称也严格依法办事,给他们都发放了新的田契。
只给出资富商三成的分配比例,这个数据在往年来看,是比较低的。往年遇到这种官府完全不出钱、只组织的修圩模式,出钱的富户们至少要拿一半,否则别人根本就懒得响应政府号召。
但去年的情况却非常特殊,哪怕赵子称最后给了三成、富户们也都答应了,并且上报魏通判核准。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赵子称投入了新式施工工具和水泥的使用,让施工成本大大降低。富户们花了同样的钱粮,新造的圩田面积却比往年多得多。
在总的蛋糕尺寸做大了的前提下,蛋糕的分配冲突也就没那么激烈了,富户们也就默认了官府占七成官圩。
最终官圩的面积约在八百多顷,民圩约四百顷。那些民圩里,慕容家的庄园又占掉了二百顷,谁让慕容家去年捐钱摊派最多,第一个不遗余力共襄盛举呢。
赵子称和慕容家的幕后交易,至今也还没曝光,只是双方私下里的君子协定,所以也不存在任何不法的利益输送。赵子称在这方面非常听父亲的劝,他决定,在自己担任姑苏县的县丞、乃至知县期间,绝不与属地望族的女子成婚。
反正他现在也才十八岁,又不急,等将来调任外地后再说也不迟。
不过,或许有人会好奇:不是说赵子称眼下正打着“劝课农桑”的旗号夹带私货么?怎么就看他在种田了?私货呢?
别急,有的,私货肯定是有的。
自从去年冬天的农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