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只要方腊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7/11)
不至于昏庸至极,在危急关头肯下诏废除应奉局,表现出悔改之意。我再把陛下的罪己悔过之心上传下达,以我届时的名声,必然能让附近州府百姓相信。如此一来,苏、秀等地也就保住了。
但要做成此事,风险也极大,关键就是不能提前太久上书。一旦提前太久,民变没有发生,朱勔却疯狂反扑,以我刚升任七品知县的区区微末名位,必然惨遭其报复、荼毒,到时候还何谈报国救民?
更麻烦的是,如果陛下从谏如流,真的在民变发生前废除了应奉局,这对于家国天下固然是大喜事,我凭良心讲也该乐见其成。但对我个人前途而言,这却不是好事,因为到时候民变并未发生,陛下对朱勔的恨意也就不会太重,风头过后朱勔起复的机会也会很大,甚至陛下废除应奉局时,都不会褫夺朱勔的官职、只是将其平调。
这样一来,朱勔权势仍在,而我必将遭其残酷报复。虽然为了家国天下,我应该期待这种情况的发生才对,那不过是以我一人的荣辱,换来江南百姓的安稳。
但如若官家没有因此吸取教训,并不改正,到时候不过是拖延数年、便会再故态复萌。而我的前途若是已经毁了,到时候还有谁来匡正天下?”
赵子称说这番话时,心态着实有些绕,他也不好说得太大逆不道。
因为站在大公无私的角度来说,如果可以让方腊之患扼杀于无形,让江南完全不用经历战火和杀戮就把朱勔搞掉,那他赵子称确实是应该支持那么做的。哪怕他个人前途会受损。
谁让上医治未病,所以无赫赫之功呢。没有方腊造反的话,就没人能理解阻止了方腊造反的人,到底付出了多大、又做成了多大的事儿。
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实际上不可能,最多只存在理论可能性。到了今天这一步,方腊是必反无疑的,就剩不到半年了。
慕容秋静静听他分析完,也大致理解了其中个人利益和家国天下利益的矛盾纠葛。
她从小相对文弱,又不曾被家里要求习武顶门立户。所以相比于孪生妹妹,她基本没有武功,心思都花在读书上了,继承了母亲博学多闻的一面。
此刻她难得有机会一展所长,便结合平生所学经史,以古为鉴,反复盘算,居然也被她想到了一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