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差点闹成五人墓碑记(3/5)
朱勔能一手遮天,也是要讲基本法的,过去十几年,他用得最熟练的一个罪名,就是“大不恭”,这也是应奉局系统最拿手的口袋罪,什么都能往里装。
为什么应奉局能定别人大不恭呢?因为应奉局是管征发花石纲的,花石纲从法理上来说是臣民心甘情愿奉献给皇帝的贡品。
所以阻挠百姓自发贡献的渠道、阻挠百姓对皇帝表达发自肺腑的恭敬爱戴,那就毫无疑问是大不恭罪。
这次赵子称都上书奏请皇帝罢花石纲、废应奉局了,这还不算“阻断百姓向陛下表达爱戴的渠道”么?
就算赵子称走的是合法上书言事的流程,朱勔也能再添油加醋一点,说他“早在正式上书之前,就有很多私下诽谤朝政、诽谤百姓对皇帝的爱戴”的言行举动,以这个借口先把他关起来一阵子,慢慢取证,是绝对做得到的。
很快,赵子称大大方方来到了县衙门口,作为朱勔心腹的团练使董超已经带着上千厢军包围了县衙,一只鸟都飞不出去。
“赵知县,你诽谤百姓对陛下的爱戴之举、诽谤花石纲,实为大不恭!应奉局依例带你回去查问,你可心服?”董超稍稍有些中气不足、色厉内荏地喝问。
赵子称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造势的机会,他昂然而立,对着围观众人高声道:“我依朝廷法度、上书言事,如何就不恭了?我为朝廷献上‘水泥’之法,不求任何回报,只为减轻江南百姓负担——你问问满城百姓,这是不是大不恭?”
厢军围住县衙的时候,已经惊动了苏州城内、最核心城区的大量百姓围观,众人一开始还在窃窃私语,不知道究竟是出了什么热闹。
听了带兵抓人的团练和县君的对答,很多人才知道了情况。
“原来县君是为民请命!向朝廷献上了一些可以替代太湖石修园子的技法、希望朝廷停了花石纲!”
“应奉局是因为这个梁子,要抓县君,说他大不恭!”
“赵县君真是好官啊!十几年了,苏州哪里出过敢这般仗义执言、请求废花石纲的好官!”
“不能抓啊!赵县君是好官啊!”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县衙前的空场上,和相邻的十字长街上,就拥满了数以千计的百姓,大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