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姚明的骨密度(4/7)
那么随着年龄增长,在20岁左右达到骨密度生长巅峰之后,再进行肌肉维度和力量的训练,会因为肌肉附着骨骼,对低密度的骨骼产生更大的应力。
这篇论文来自acs,也就是美国运动医学协会的内部期刊。
特德斯基好像就是资深会员。
之前唐森也尝试过申请来着,但没通过。
现在嘛,唐森已经不缺那张会员证了。
论文来自uc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完全没听过的一个教授,但uc的含金量十足,所以这篇论文的可信度尚可。
简单来说,就是姚明已经错过了提升骨密度,也就是小时候打基础的最佳时期。
这个时候进行肌肉训练,是会对身体骨骼有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姚明这样的大吨位内线球员,会增高下肢应力性骨折的风险。
所以在增加肌肉围度之前,应该先考虑提升骨密度。
20岁左右,是骨密度的巅峰,姚明21岁,勉强还能赶得上个尾巴。
而根据唐森的经验,提升骨密度,补钙还是其次,力量训练才是最有效的。
但力量训练又有增肌的风险。
如今的姚明正在减肥,降下肢的肌肉围度。
这个时候进行下肢的负重力量训练,反而不利于肌肉围度的降低。
两者是有矛盾的。
但考虑之后,唐森觉得还是应该参考论文,优先提升骨密度。
同时,这里有一个关键点。
增肌和增力是不一样的。
唐森有一个基础的经验,比如硬拉深蹲这些力量训练,想要增肌,要练多次数的小重量,侧重于次数。
而如果要增力,那就要多练最高重量,减少次数。
姚明这个情况,显然适用于后者。
当然,药物辅助也不能少。
下午的时候,霍尔应约赶了过来。
他本来就是个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那是他老本行。
还有骨密度。
根据“沃尔夫定律”,那毫无疑问,举重运动员的骨密度是非常惊人的。
这方面霍尔能提很多专业的意见。
比如想要补钙,醋酸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