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33(6/8)
代价同样触目惊心。继续往下翻,几行朱砂批注赫然在目:\"此法需以二甲基汞为引,长期使用者必遭汞毒侵蚀,轻者肢体震颤,重者心智尽失。\"赵莽的父亲就是因此早逝,临终前浑身抽搐,连握笔写字都成了奢望。
\"老赵,还在琢磨那本破书?\"工友老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参将说了,三日内必须改良好火铳,否则军法处置!\"
赵莽合上书本,望向工坊内堆积如山的火铳。这些天,已有三名士兵因火铳后坐力骨折,可战事吃紧,俞大猷将军催要火器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他咬了咬牙,从箱底取出一个小瓷瓶——里面装着父亲留下的二甲基汞,那是他一直不敢触碰的禁忌。
次日清晨,赵莽开始了危险的实验。他将微量汞液注入火铳的特制铜管,看着银白色的液体缓缓渗入金属缝隙。第一声枪响在工坊外炸响时,赵莽差点握不住火铳。后坐力确实大幅减弱,但一股甜腥气顺着枪管升腾而起,直钻鼻腔。
连续试射十次后,赵莽的右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他强忍着不适,记录下每一次的数据。当夕阳西下时,他发现自己看东西重影,连走路都有些踉跄。可火铳的改良效果显着,后坐力降低了足足七成,精准度也大幅提升。
\"好!好!\"参将看着试射结果,兴奋地拍着赵莽的肩膀,\"立刻量产,明日就送往俞将军的军营!\"
赵莽想开口提醒汞毒的危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在军情紧急的当下,没有人会在意士兵们的安危。更何况,一旦秘术泄露,他恐怕性命难保。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莽几乎住在了工坊。他一边指挥生产,一边感受着汞毒在体内蔓延。他的记忆力开始衰退,常常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夜晚睡觉时,手脚不受控制地抽搐,惊醒后浑身冷汗。可每当看到改良后的火铳,他又觉得一切似乎都值得。
终于,第一批五百支改良火铳装车运往军营。赵莽站在军器局门口,看着车队远去,心中五味杂陈。这时,他的手突然剧烈颤抖,连手中的记录册都拿不稳。老周见状,赶紧扶住他:\"老赵,你脸色太差了,去歇会儿吧。\"
赵莽摇了摇头,转身回到工坊。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翻开《分焰篇》,他在空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