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论骰子对高考的重要性(2/3)
。
毕竟这本书如果传播到一个国家之后,必定会有人将其翻译推广介绍给自己同胞的。
来来回回寻思了二十多分钟之后,赵小侯在草稿纸上写下了几个不确定的数字。
没法,最后几种语言,可能翻译了,也可能没翻译,就好似薛定谔的猫一样。
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你不知道它是对还是错,处于不断变幻的中间状态。
赵小侯就算是绞尽脑汁,也真心判断不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最终就只能采用学渣做题的终极绝招-丢骰子!
不得不说,到了这个时候,赵小侯不由得为自己曾经的低等学渣身份感到庆幸。
换成那些从小到大都是优等生的家伙,哪一个在这个时候会想起这种绝技?
就算是想起了绝技,他们也会因为不熟悉而可能导致失败。
好吧,骰子这玩意是不可能带进高考场所的,因而赵小侯将那几个数字写在草稿纸上,捏成纸团。
丢骰子或者说丢纸团对命运进行选择这一做法,在华国大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据说在三国末年,曹植在兄长曹丕的多番打压之下,在做了一首煮豆燃豆萁的七步诗后,心情十分郁闷,便用骰子充作占卜工具,测算自己未来的命运,结果他被曹丕杀了。
至于这玩意用在考场上则是宋朝某考生在贡试时做了两首诗,不相上下,但考试只能选一首,因而其便将诗题在纸上,包纸团掷于桌面上,随手取一纸团,将其内之诗词写在考卷上,最终名落孙山。
由此可见,丢纸团这种祈求上天保佑来选择的方式是很不靠谱的。
并且成功率极为低下。
但赵小侯这个时候很是无奈,总不可能将题空在那里吧,那样的话,还不如随便乱写一个答案了。
纸团做好,赵小侯诚心诚意的朝着系统在脑海里跪拜了三下,又祈求系统保佑自己选中正确答案。
随后将纸团丢在桌面上,闭着眼睛选了一个纸团,拆开看了一眼,丝毫没有半点犹豫,随即便将答案写在考卷上。
完美收官!
赵小侯舒服的长吐了一口气,伸了个懒腰,检查了一下名字,考号是否填写正确,随后便起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