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淀粉合成途径(2/3)
明了这一点。
再说了,如果只让人吃葡萄糖的话,没人能够承受得住的。
因而淀粉就必须提上研究的进程了。
当然,除了淀粉之外,赵小侯后面还会研究人工合成蛋白质,脂肪。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彻底摆脱农耕,而土地也不再是限制人类人口增长的因素。
当然,在赵小侯的脑海里,淀粉的合成路径也是有三条。
其和葡萄糖是一样的三条路径。
一条是通过光自养生物来合成淀粉。
其二就是超细微筛路径,第三个就是玻璃植物路径。
赵小侯自然是选择了第二条,超细微筛路径了。
毕竟在葡萄糖合成的研究里,他已经将这个路径走了一次。
现在将研究目标改成淀粉,之前葡萄糖人工合成的经验也是能够用得上的。
只不过,相对于葡萄糖而言,淀粉这种多聚糖的合成就要复杂一些了。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了将葡萄糖脱水缩合成为淀粉的研究成果。
其主要就是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形成1-磷酸葡萄糖。
之后用1-葡萄糖和atp反应,生成adp-葡萄糖,之后再利用淀粉合成酶的作用,将adp-葡萄糖与葡萄糖残基合成直链淀粉,之后再利用酶将直链淀粉脱水缩合为支链淀粉。
所谓的直链淀粉说白了就是由一串葡萄糖分子组成,大多存在于豆类食物之中,这类食物不容易被煮烂,人类分泌的消化酶也更不容易消化这类食物,更难吸收。
而直链淀粉由于结构更复杂,就更容易被煮烂,更容易被人类消化,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占据淀粉含量的65-81。
像土豆,红薯之类的淀粉食物都是如此,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少量的直链淀粉。
而遇到碘变成蓝色的淀粉实际上就是直链淀粉,而支链淀粉遇到碘则是变成棕色。
而支链淀粉含量比较高的淀粉食物,都比较糯。
譬如糯米、糯玉米里,几乎都没有直链淀粉。
也正因为利用葡萄糖形成支链淀粉比较困难,到现在为止,这项技术都没能离开实验室,进入工程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