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如何获得橡胶(2/4)
满足大规模工业化,不过此时对周世显来说却刚好够用。
可以说有了橡胶,就有了汽车与飞机轮胎。
周世显目光中充满期盼。
就在周家紧锣密鼓搞发展的同时,盛京出现意外。
盛京朝会上,多尔衮举着一封信问:“是谁,谁把这封信交给了陛下?”
多尔衮冰冷声音犹如一柄刀架在每一个人脖子上。
皇帝被人蛊惑,不惜以开战换取外敌周家的好处,这种事往小了说是福临年幼不懂事,往大了讲就是皇帝卖国!
小福临气的嘴唇发紫,而手则紧握着有些发抖。
谁也没想到多尔衮会在皇帝身边有密探,并且还成功找到了这封来自周家的信。
而信究竟是谁送的却没有一人知道。
多尔衮震怒道:“两次战事,都因为周家火炮让我大清损失惨重,就在不久前还派人继续去买炮,几乎掏空了我大清国库!”
“而你们,纵容皇帝做出错误决定,差点又把我大清的战士送上不归路,告诉我究竟是谁干的!”
皇帝被周家策反。
这种事从古至今也算天大的笑话。
而他这个摄政王难辞其咎。
多尔衮愤怒到声音都有些抖。
第一摄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站出来道:“陛下年幼,难免会受人诱惑,大同周家狼子野心竟敢干出如此龌龊事情,为今之计只能按你的想法避战。”
避战说的好听,实际上依然在针对多尔衮。
若是大清真的买完炮不敢打,只会让大明反贼以为大清打怕了,说不定李自成还真敢冲出关外。
多尔衮双眸死死盯住济尔哈朗。
大清有两位摄政王,第一摄政王是济尔哈朗,其次才轮到他多尔衮。
而此事不单单是与大明反贼开战的问题,还有朝堂权利的归属。
多尔衮道:“火炮已经买回,鳌拜在押送火炮回盛京的路上,若是不打这一仗,我大清岂不是连过冬的粮草都没银子买。”
毕竟本该用来买粮食的银子都已经换了大炮,岂能是说不打就不打。
若打赢了还好,到中原劫掠一番大清冬日还有好日子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