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教授基础医学(2/4)
死地盯着李安。
李安说完之后,也没有任何的等待,就直接从旁边,将他所带过来的所有药品和医疗器械,全部摆放在一起。
开始一一对他们进行药品的介绍,并在这一些药品的盒子上面,写下了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在1975年,我国及国际上,常用的消炎药(抗感染药)、退烧药(解热镇痛药)和止血药,主要有以下种类。
1975年的消炎药,主要指抗生素和抗炎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抗生素(抗细菌),青霉素类,青霉素g(盘尼西林),最经典的抗生素,用于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
普鲁卡因青霉素,属于长效青霉素。 还有氨苄青霉素(apicill),广谱青霉素,1970年代逐渐普及。
还有四环素类,四环素(tetracycle),广谱抗生素,用于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还有一个氨基糖苷类,链霉素(streptoyc):主要用于结核病。
还有庆大霉素(ntaic),1960年代上市,1975年已用于严重感染。
磺胺类,有磺胺嘧啶(sulfadiaze),用于脑膜炎、尿路感染。复方新诺明(sz-tp),1970年代常用复方磺胺。
还有其他氯霉素(chloraphenil),用于伤寒、细菌性脑膜炎,但因骨髓抑制副作用需谨慎。
还有我们最常听到过的红霉素(erythroyc),替代青霉素过敏患者的首选。
第二种就是抗炎药物(非抗生素),当时有氢化可的松(hydrortine)、泼尼松(prednine),用于严重炎症或过敏。
第三种就是退烧药(解热镇痛药)。
1975年的退烧药,以传统非甾体抗炎药为主。
第一个就是阿司匹林(aspir),最常用的退烧、镇痛、抗炎药。
第二个就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aracetaol),我国在1970年代中期才逐步推广。
第三个就是安乃近(analg),大多数人都记得这个名字,属于强效退烧药,但因骨髓抑制风险后,逐渐限制使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