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领军大将,也是风烛残年(1/5)
同时,他准备了一支五万人的队伍,随时待命。接着,五十万精锐部队和五百万的采矿军团开始向北方进发。
飞艇领头开路,五十万大军护送,无数的运输车辆和矿工浩浩荡荡地朝东北方向行进,场面壮观得让人望而生畏。这么大的阵仗,在这片土地上也是惊天动地的存在。
在采矿军团出发后,朱雄英又从自己的世界叫来了几个猛将。
比如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徐膺绪;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李增枝;邓愈的儿子邓镇、邓铭;沐英的儿子沐春、沐晟;还有傅友德的儿子傅忠、傅让。
这些家伙,个个出身显赫,都是名将的后代,属于大明三代贵族家庭。朱雄英把他们召集来,就是为了培养新一代的将才。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雄英早就把自己的世界搞得变了样。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因为他的干预,并未发生。还有些本应早逝的重要人物,比如徐达、马皇后、李文忠、沐英等,也都因为朱雄英的缘故活了下来。
甚至刘伯温也还健在。可以说,朱雄英接手的是一个巅峰状态的大明,文臣武将齐全。
除了像朱亮祖这种自找死路的个别武将外,开国三十六位功臣,大多数都还健健康康地活着。比如徐达,七十多岁了依然身体硬朗,在朱雄英的世界里正率领百万大军攻打西欧。
不过,这些开国名将虽然大多还活着,但年纪都不小了。很多人已经拿不动刀剑,只能告老还乡了。所以,开国名将一代正在逐渐衰退。
就算是徐达、冯胜这样的领军大将,也已经是风烛残年。等西欧战事结束,朱雄英也不打算让徐达等人继续带兵打仗了。
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们,也需要安享晚年了。还好,明朝第二代将领能很好地接过第一代将领的重任,蓝玉、宋晟、常茂、常升、沐英等领军人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第三代将领,也就是和朱雄英同辈的这些,真正能独当一面的还不多。并不是说他们没能力,而是缺少锻炼和实战经验。
比如说李景隆,这个人被戏称为大明战神,但更像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李景隆确实懂不少东西,连嘴皮子功夫都比李文忠强。但他最大的问题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