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人鬼不分家(2/13)
,一张厚实而坚韧的葛布就大功告成啦!这种自制的葛布不仅质地优良,而且用来做鞋特别结实耐用呢!
那由牛骨精心打造而成的纺锤,人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又有趣的名字——拨楞锤子!这小巧而别致的物件儿,可是过去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再看看一旁摆放着的手摇纺线框,它同样也是纺织过程中的得力工具。
手摇纺线框通常由木质材料加粗铁丝制成,当人们轻轻转动手柄时,纺线框就会随之灵活地运转起来,仿佛在跳着一场优美的舞蹈。
母亲做完葛布后,就开始着手纺线绳了。她拿出牛骨做的纺锤和手摇纺线框,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开始工作。阳光洒在她身上,宁静而祥和。
我们几个孩子围坐一旁,好奇地看着母亲熟练的动作。母亲一边纺线,一边回忆起往昔艰难的岁月,感慨毛主席带领大家走向新生活才有如今的安定。
这时,老谭路过我们家院子门口。他停住脚步,静静地看着母亲纺线。他的眼神里充满复杂的情绪,或许想起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又或许是被这温馨的家庭画面所触动。
母亲注意到老谭,招呼他进来坐坐。老谭犹豫了一下还是进了院子。母亲说起毛主席的离去虽悲伤但也要积极向前看,老谭默默地点头。说了一会话儿之后老谭忙着去照看牲口,就起身告辞了。老谭的身体每况愈下,照看牲畜还是个不错的农活。
之后,母亲拿起做好的鞋底展示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就要像纳鞋底一样扎实。那一天,在母亲的带动下,家里充满着温暖积极的氛围,仿佛毛主席留下的精神力量就在这平凡的农家小院中传承着。
母亲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做起单衣服和棉衣服来那速度简直快如闪电。每当别家妇女仍在手忙脚乱地赶制衣物时,母亲早已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所有任务。而温世义的母亲可就不同了,她做起活来慢吞吞的,以至于个别孩子的棉衣服都破得露出了棉花,她却连抽出点时间去缝补一下都难做到。
再说这温世义吧,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居然还是个光棍汉。不过呢,他倒是也当过几年生产队里的正副队长。只是听说呀,他能当上这个小官儿,全靠温常勤在背后给他出主意、想办法。可要是哪天他不听从父亲温常勤的教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