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少了(3/6)
工作很辛苦,但挣的钱相比起之前多了不少。石瑞武是个踏实肯干的,又有未来买房的计划,便终日忙碌。
日久天长,便和妻子有了矛盾。因为一起居住,妻子与公婆也有了矛盾。再后来,妻子怀孕,生子,更大的不幸来了。
孩子患有某种先天性疾病,治疗的话需要很多钱。
石瑞武似乎被这个不幸击垮了。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六个月,也是孩子确诊疾病之后的第八天,在郊外某个荒地里,喝了几瓶啤酒之后的他,用一把匕首割破了自己的喉咙,自杀身亡。
一开始时候,陆铭认为石瑞武的自杀是很合理的。
易地而处,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他的处境之下,来自妻子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现实的压力,以及最重要的,来自孩子的压力,诸多方面的压力之下,自己说不定也要崩溃,选择一死了之,一了百了。
更何况,当时勘探现场的法医在石瑞武身上发现了多处试探伤。
试探伤是自杀者身上的典型伤痕。因为自杀毕竟是一个极为重大,且需要极大勇气的行为,普通人在最终实施之前,通常会先试探几下,譬如在手腕上割几下,腿上扎几下之类。
大多数人在试探之后,最终会被恐惧击倒而放弃自杀。但也有少部分狠人,最终仍旧执行了自杀计划。
有试探伤,有现实的处境摆在那里,当时的治安员们判断石瑞武自杀,没有一点毛病。
不过杨柳教授提出了不同意见。
“我认同石瑞武死于自杀这一点,但,他自杀的动机,我认为不够充分。我反而认为,在当时的处境之下,以石瑞武表现出的性格,他恰恰不可能自杀。
基于现有资料,我对他做了心理侧写,我发现,他是一个典型的,具备极大承压能力的普通人。他甚至和古代那些承受重重压迫,但仍旧像野草一般顽强生存着的农民类似。
这种人,只要能活着就会顽强的活着,不可能自杀。
以及,基于他的性格分析,我认为,在明知道自杀后果的前提之下——他自杀的后果是什么?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判断出,如果他自杀,那么结果必然是孩子因为缺少治疗而夭折,妻子离家改嫁,父母老无所养悲惨死去——他怎么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