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真伪难辨,信息洪流(2/4)
私下抱怨口粮不足、徭役繁重,甚至有小规模的骚乱被强行压下。报告中还提到,曹军后方,尤其是靠近兖州、豫州的几个郡县,征发民夫的力度空前,怨声载道,似乎后勤压力极大。
粮草充足,士气高昂?还是后方不稳,民怨沸腾?
两条信息,指向截然相反的判断。哪一个更接近真相?或者说,它们各自反映了真相的哪一个侧面?
我闭上眼睛,脑海中飞速运转。
首先,分析来源。“田鼠”身处一线,观察到的或许是曹军刻意营造的表象。曹操用兵,虚虚实实,深谙心理战。在前线展示充足的补给,既可以稳定己方军心,也可以迷惑敌人,诱使袁绍误判,不敢轻易发动持久战。这完全符合曹操的行事风格。
其次,“寒蝉”转述的情报,虽然是二手信息,但来源是底层的曹军民夫和被俘后逃脱的袁军军官。这些人所接触的,往往是未经粉饰的真实情况。后方民夫的抱怨、小规模的骚乱,这些细节更难伪造,也更符合大规模长期战争下后勤必然紧张的逻辑。官渡之战旷日持久,双方投入兵力极巨,曹操以相对弱势的国力对抗兵强马壮的袁绍,后勤压力不可能不大。
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第一份报告。或许曹操确实集中了资源,优先保障了前线主力部队的供给,以维持战力?而后方的压力,虽然存在,但还在可控范围之内?或者,第二份报告中民夫的抱怨,是被袁绍方面捕捉到并加以放大的信息?毕竟,散布对手内部不稳的消息,也是情报战的常用手段。
交叉验证。我翻找出近期关于兖、豫两地民情、税收、以及官员调动的其他零散报告。确实有几份提到了地方官府加紧征粮、征丁,以及小股流民的出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大规模动荡,但侧面印证了后方压力增大的可能性。我还调阅了关于曹军近期战术变化的报告,发现他们似乎更倾向于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消耗战,这与粮草可能存在隐忧的推断并不矛盾。
再者,动机。曹操释放“粮草充足”的假消息,动机明确。袁绍方面得知曹军“后方不稳”,自然也会加以利用,甚至可能主动炮制、传播类似消息,以动摇曹军军心,坚定自身相持的决心。
那么,真相可能是什么?
我倾向于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