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卧龙之影,未来可期(2/3)
的我,更像是在悬崖边小心翼翼地开垦着立足之地,任何一步行差踏错,都可能万劫不复。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早地将诸葛亮这样潜力无限但也必然会引人瞩目的“重宝”置于麾下,并非明智之举。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提起笔,在一张便笺上写下指令:“传令玄镜台荆襄分舵,务必与黄承彦老先生保持良好关系,建立稳定联络渠道。密切关注隆中诸葛孔明之一切动向,记录其交游、言论、行止,但切记,只可暗中观察,不得有任何惊扰或试图接触之举。待时机成熟,我自有决断。此为长期密令,列为甲上。”
写完,将便笺用火漆封好,置于待发密件匣中。心中一块石头暂时落地。对孔明,只能“徐徐图之”,用耐心和诚意,静待花开。
目光再次回到木牛流马的图纸上。既然暂时无法得到设计者本人,那么,让他的智慧结晶提前为我所用,也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和准备。
“必须尽快组织人手,秘密试制。” 我沉思着。徐州境内,倒是有一些能工巧匠,尤其是之前收拢的几支墨家旁支传人,或许可以承担此任。材料方面,需要上好的木材和一些特殊的金属构件,这需要工部协调解决。最关键的,是保密。
此等利器,一旦成功,其战略价值无可估量。若被曹操得知,后果不堪设想。他本就兵强马壮,若再得此物,如虎添翼,我军在后勤上的任何优势都将荡然无存。
“此事,需由玄镜台直辖督办,设立独立工坊,与外界完全隔绝。所有参与工匠,皆需签订死契,家小由州牧府妥善安置,实则为人质。” 我心中冷酷地盘算着。在这个乱世,仁慈往往是奢侈品,为了最终的目标,必要的铁腕手段不可或缺。
“首批试制品无需追求数量,关键在于验证图纸的可行性,并摸索出最优的制造流程。初期可用于州内矿场或官营工坊的内部运输,测试其在不同地形下的负载能力与耐用性,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泄密风险。”
解决了孔明和木牛流马这两件事的初步规划,我的心绪稍稍平复。但紧接着,另一个名字又浮现在脑海中。
“卧龙”既已初窥门径,那与他齐名的“凤雏”呢?
庞统,庞士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