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一笔收入(2/5)
3意外机遇
残联办公室里,空调的冷风吹散了龙安心一身的燥热。李明给他倒了杯茶:\"现在县里鼓励残疾人创业,有政策支持。\"
\"我不是残疾人。\"龙安心有些尴尬地说。
\"我知道,\"李明笑了笑,\"但你帮的那个杨老伯是。他侄子在残联登记过。\"他拿出一份文件,\"如果你能带动残疾人家庭增收,可以申请特殊摊位许可证。\"
当天下午,龙安心带着李明开的证明回到市场管理处。不仅免了罚款,还获得了一个固定摊位,每月只需交基本管理费。管理员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甚至帮他搬筐子:\"早说是扶贫项目嘛!\"
回寨子的路上,龙安心绕道去了县郊的食品加工厂,以批发价买了些真空包装袋。夕阳西下时,他的三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车斗里的包装袋哗哗作响,像是在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
4合作模式
晚饭后,龙安心在晒谷坪上召集了几户有残疾人的家庭。吴晓梅帮着翻译他的计划:统一收购寨子里的野生杨梅,按品级定价,由他负责运输和销售。
\"真空包装能保鲜三天,\"龙安心展示着买来的设备,\"我们还可以做成果酱,附加值更高。\"
瘸腿的杨老伯第一个响应:\"我家的杨梅树在后山阳坡,最甜!\"他十岁的孙子小杨兴奋地举手:\"我会爬树,摘得快!\"
吴晓梅的父亲抽着旱烟,突然问:\"要是卖不掉怎么办?\"晒谷坪上一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烟锅里的火星噼啪作响。
龙安心拿出手机,调出和李明的合影:\"残联答应包销一部分,作为扶贫产品。剩下的\"他顿了顿,\"我在广州做过餐饮,认识几个做水果批发的朋友。\"
最终,十五户人家签了简单的合作协议。务婆拄着拐杖过来,在协议上按了个鲜红的手印,像是一枚小小的太阳。
5首日收获
凌晨三点,寨子里就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龙安心检查着各家送来的杨梅:杨老伯家的装在竹篮里,垫着新鲜的蕨叶;吴晓梅家的用软布包着,每颗都带着果柄;也有几家随便用塑料袋装着,不少已经挤破了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