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夜谈(中)(1/3)
苏俊笑着兴奋地对老人说道:“大爹,我这种田虽说也是种田,但与现在的种田有很大区别的。”
老人笑着不解地说道:“喔!小苏这还不是种地么?”
苏俊微微的笑着摇摇头,随后神色平静地开口道:“老爹,这一路走来,我瞧见如今国内种的那些作物,都是稀稀落落的。”
“就拿包谷讲吧,我看这一亩地,要是能收获一担包谷,那都得感恩谢老天爷的恩德了。”
“哦,对了!说忘了,要说那唯一长势喜人的作物,大概就是那漫山遍野的罂粟了,那花道是开得格外艳呢?”
老人听闻后沉默了好一会儿,脸上表情平淡,还透着几分不屑,缓缓说道:“嗯,小苏啊,你说得没错,可种地这事儿,不管在哪儿不都一样嘛,说到底不都是靠老天爷赏口饭吃呀。”
苏俊愣了一下,看着老人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笑着回应道:“老爹,您可能不太明白我所说的种田的意思。我想的是,要尽力把天气对种田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而且咱们可以考虑种植甘蔗、苎麻、橡胶、棉花、桑树这些作物,然后再建工厂去生产白糖、橡胶制品、麻布、丝绸之类的东西呀!并且我还希望能采用最新的生产方式来管理……”
“白糖、棉、麻、丝之类的,我心里有数。但这橡胶是啥玩意儿?……估摸着这些都算不上粮食,和种田也不沾边。”
“就说白糖吧,弥勒竹园有几户人家在做,产量不算高,价格却贵得很。”老人字斟句酌平静的说道。
苏俊却笑了,在心里想着,白糖、橡胶、棉花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往后要是再加点“料”,收拾小日子可就靠它们了。
这可是苏俊来到这个时代后,想到“秋水”笔下的那个小男孩,唯一想为他做的事儿了,就是好好收拾小日子。
恍惚间,苏俊仿佛看到了,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共和国在七八十年代,“自力更生”时的那一套州县一级小型化的工业基础,低调地沿着滇越铁路两旁铺开,建起了一系列的化肥厂、棉纺厂、钢管厂、水泥厂……
此后,苏俊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华夏的军队脚踏草鞋,奔赴与小日子的战场。那张经典的老照片中出现的那双草鞋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