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人,时代变了(5/7)
然了,这种原始的抛射装置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不能让人满意。随着筑城技术和弓弩技术的发展,渐渐在战场上消失了。
直到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时,袁绍在曹操的营寨外面堆起土山、筑起楼橹、向曹营内射箭,让曹操只能挨打不能还手,才促成了一种叫“霹雳车”的新型抛石车诞生。
这种抛石车,说穿了,就是给最原始的抛石车安个地盘,装四个轮子。
如此一来,就没必要在敌军的弓箭射程内安装“发石机”了。曹军在远处组装好“霹雳车”,然后再进入敌军的弓箭射程,与之对射。就是靠着这种“霹雳车”,曹操才守住了营寨,最终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眼见这“霹雳车”这么好用,抛石装置才重新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用着用着,就有人别出心裁了:为什么要在木头上挖洞形成“石巢”装载石弹呢?用条绳索绑个皮兜子用来装石弹,岂不是能发射的更远?于是乎,抛石车的射程和威力都大大提升。
到了两晋唐宋时期,更有人推陈出新:一根木头做成的杠杆,强度终究是有限的。如果,把三根五根甚至十几根木头绑在一起形成杠杆,抛石车威力是不是大增呢?
于是乎,到了宋朝,抛石车的威力打着跟头往上翻,成为了攻守城池最主要的兵器。
据说,金军为了攻克北宋的京都汴梁城,一夜就制作了五千架抛石车。而宋朝人汴梁被破之后痛定思痛,对城墙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不再追求多么高大的城墙,而是反复强调要“低墙多门”。
没办法,南宋以前的城墙设计思路,面对威力越来越强大的抛石车,完全不堪使用。
姜耀虽然对抛石车的历史了解的不大清楚,但是,成熟的抛石车造型还是知道的。
不就是先造一个架子,然后用一根或者几根木头组成杠杆,搭在架子上。最后,在杠杆的一端用绳索和皮兜装石弹,另外一端用几十人拽曳着绳索牵引发射吗?
金兵一夜间能造五千座抛石车,这玩意儿能有多大的技术含量?
当然,也正是因为技术含量太低,远远一看就知道,根本就无法保密。姜耀刚穿越时,才不用这抛石车来破穰城。现在,他一战歼曹军三万,趁着曹操无力救援河东的机会,迅速攻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