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一个匠人的感受(4/5)
极性,当然产量和质量会很低,影响官府和手工作坊的收益。
皇帝以及官府只有自己的利益受损,才会有所行动。
嘉靖年间,文官们搞出了“以银代匠”的制度。
这个改革虽然减少了我们的劳役量,获得了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放我们。
我们还是匠户,只不过是自由时间多了一些的匠户。
我们依然需要为官府付出自己的劳动力。
在我们匠户老老实实地遵守“匠班银”制度时,却发现那些贪官们在私吞我们缴纳的银子。
这些银子并没有用来购买原料,也没有用来整修作坊,而是进了那些贪官的口袋。
官府没有钱用来雇佣旁人进行生产,只能再把我们这些匠户召回去,填补他们劳动力方面的空缺。
在我看来,这是个有点没必要的改革政策,纯粹是在折腾我们匠户,并搜刮和压榨我们的钱财。
唉,可能是匠户制度的弊端还没真正触及到朝廷的核心利益吧。
我这些最底层的匠户只能遵守规定,匠户制度彻底变革那一天,看来我是没办法亲眼目睹了。
说来也是可笑,活了三十多年,到了这座叫启明岛的地方,他才第一次得到了一个匠人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这里的管事老爷不仅给的薪酬很高,一个月六两银子的薪俸,而且还管吃管住,没有打骂,没有苛待,说话待人也是和和气气的,让人感到莫名的舒服。
在临来之前,他们还一次性地支付了一年的工钱。
有了这笔钱,不仅家里的日常开支有了一定的保证,即使在老父亲和兄长遇到“轮班匠”和“住坐匠”征发的时候,也能拿出“匠班银”来打发官府的召唤。
嗯,只要给了钱,官家是不管你这个匠人来不来。
再者说了,他一个陶匠,哪里入得了官府的眼,乐得拿了你缴来的“匠班银”塞入荷包,管你去了哪里。
要是这里过得好的话,到时候不妨偷偷地将家人也接来。
都是过日子,谁对我们好,谁给的工钱多,谁让我们吃饱饭,自然要跟着谁。
而且,瞧着岛上这些管事老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