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17世纪的轻奢食品(4/5)
这一发明不仅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还逐渐普及到民用领域,最终成为现代食品保存的重要技术。
而在华夏历史上,早在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使用密封陶瓷罐来保存食品的记录。
两年前,穿越众在第一次前往大明的时候,便利用从墨西哥劫来的数百个小陶罐试制了原始版的罐头,并带在了路上食用。
尽管,因为密封问题不过关,使得超过四成的陶罐出现了透气、破裂的问题,但这依旧让船上的水手们在几个多月的海上行程中享用到了无比美味的“罐头食品”。
于是,移民船只在返回启明岛时,特意从广州采买了近千只小陶罐,准备带回来制作更多的“罐头制品”。
当然,最好的罐头包装材料应为玻璃瓶,但因为造价太过高昂,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陶罐这种较为简陋的包装物。
可巧的是,两个多月前,广丰堡的一名陶匠也成功烧制出了一批合格的陶器,这令穿越众顿时大喜过望。
为此,决策委员会专门给这位陶匠配备了十数名辅助工,加大陶罐的烧制进度,以期生产出更多的“罐头”包装材料。
如今,这些陶罐除了给“罐头”提供包装外,还准备作为新鲜出炉的巧克力产品的储存为包装材料。
要知道,巧克力除了对温度非常过敏外,遇到高温时会导致其融化,而且还怕潮,必须以密封的方式加以包装。
这些陶罐既然可以作为罐头包装材料,确保大部分罐内食物不至发生泄漏和透气,那么对巧克力的防护想必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至于在船上因颠簸起伏而导致的变形,那着实无法解决,只能在到港地重新进行软化塑形,额外增加一道加工流程。
这巧克力的试验性加工已经进行了四天时间,可可豆、蔗糖也浪费了百多公斤,终于在年尾前做出了一批堪堪符合后世大众口味的成品。
部分移民试吃后,尽管感觉这种苦中带点酸,酸中又带点甜的食物怪怪的,而且因为没有兑入牛奶(奶牛数量缺乏),口中咀嚼还不是很丝滑,但慢慢回味后,那股浓郁的香味在唇齿间流淌,似乎别有一番风味。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蔗糖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