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清音雅社(2/3)
视频到这里结束,盛冬又是双手虚握,老僧入定的姿势。
几分钟后,他拿着那张类似图书腰封的证物,看了看,又拿起手机。
“明天让小雪在我家,寒武时光停业一天。”
我知道他又有了线索:“那咱们哪里见?”
“你也蛮久没休息了,明天睡个懒觉,中午一点,在这个地点。”
我手机一响,弹出一条提示:清音雅社。
清音雅社坐落在老城区的一条旧街道上,门面是灰白色的水磨石墙面,两边外墙上爬满了茑萝和常春藤。
招牌是块雾蓝色的木牌,用铁艺支架挂在屋檐下,上面用黄体写着“清音雅社”四个字,章法疏朗,气韵连贯。
门口确是朴雅,就是旁边五金店和服装店的霓虹招牌稍有抢镜。
进门后,店内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各有50平米的样子。
左边是黑胶旧唱片区,深褐色的木架上摆满了爵士、古典和交响乐等经典唱片,每张都贴着手写的标签,字体清丽,与门口招牌上神似。
右边全是二手书,铁质的梯子形书架上按年代排列着从50年代到最近几年的书籍,最上面放着一台老式打字机。
中间的柜台由旧钢琴改造而成,玻璃柜里展示着珍贵的20年代的黑胶唱片,距今已经100年。
天花板垂下5盏带有不锈钢外壳的工业风吊灯,灯光落在地上,细看才发现有玄机。
原来其中四盏吊灯内各有一个半透明的字,组合起来就是清音雅社,中间的一盏灯光是雅社的标志,半张唱片和半册古籍,唱片的音槽和古籍的书页纹路巧妙融合。
我从一进门就看到了盛冬,背冲着门口,站在梯子二层上捧着一本鹅黄色的书,垂首静读。
店里人不多,书架和唱片架周围三三两两,基本上没人交谈。
我走到唱片区,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穿着莫兰迪灰绿的简约旗袍。
头发盘起,插着银杏叶形状的银簪,戴着一条俏丽的南红项链,手上戴着雪白的棉线手套,用棕色手柄的软刷,轻扫唱片纹路。
估计这位就是老板娘。
我看盛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也不好进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