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都邀约(2/3)
文山看着身穿合体剪裁工作制服的接待人员,点点头到:“不错,挺好,我是说挺正规。”
盛冬默不作声看向天花板的蜂窝铝格栅,那些几何镂空的造型里嵌着温度感应器,冷气正从无数米粒大的微型出风口精准涌出,红外感应人体活动,适当调整出风角度和强度。
我们在接待员的带领下,穿过立体连廊时,落地窗外的空中花园一步一景,也就是说每个角度看到的都不尽相同。
盛冬看着这套设计搭配,虽然没说话,从他认真观察的眼神,还是能感受到几分赞赏。
廊道的转角有一处玻璃与周围颜色不同,呈淡灰色。
文山路过的时候,肩膀拂过上面,原本透明的玻璃浮现出一组动态数据:当前办公区能耗、员工动线热力图、甚至细化到每个会议室的二氧化碳浓度。
文山看了看,面向我指了指墙上:“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转过连廊,一组仿明式的金色藻井下,高悬着12面纱幔,上面全息打着“雾栖拍卖行”。
脚下的手工地毯厚实松软,踩在上面像是草坪。
雕花的木质感应门一开,穿着藏蓝色西装的男人迎面走来。
接待人员等他走近,向我们介绍这位是首席鉴定师:蒋朝阳。
只见他大约50多岁,身材瘦削,浓眉,眼神锐利,鼻尖微勾,面色白皙。
他看到中间的盛冬后,热情的伸出双手:“盛总是吧,久仰,我叫蒋朝阳。”
之后又依次跟文山和我握手,他手上的力道控制的恰到好处,无名指上的玉戒温润低调。
“我们想打造沉浸式的文物场景。”蒋朝阳引着我们走进办公区,玻璃展柜里的瓷器、铜器、漆器、玉器泛着暖光。
“这面狩猎纹铜镜的展柜是特制的。”蒋朝阳的皮鞋踩在防弹玻璃地面上,声控灯光应声聚焦在展品上。
文山凑向柜上铜镜时差点撞到突然升起的透明防护罩。
蒋朝阳介绍,这防护罩内的纳米镀膜正以每秒上百次的频率隔绝水汽,防止文物侵蚀。
参观完毕,我们在的茶室里喝茶谈合作细则。
整块阴沉木雕就得茶台上,冰裂纹钧窑茶洗温泽如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