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太和占星(1/3)
回到房间后,我拿出手机查看赵三角的定位。
刚才留联系方式的时候,我植入他手机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查看他在哪里,以及手机里的一些信息。
他用的是破解过的二手机,动手脚不难,如果是正规渠道销售的手机,做这些不容易。
“你们都去d市了?”盛冬手机里突然传来声音,原来是他在跟贺康视频通话。
小雪听到声音,好奇地跳上桌子,黑亮的长尾巴尖拂过盛冬的袖子。
贺康先跟我们同步了他的研究结果,之前速递的线索物证中那枚铜镜残片,经过他的比对和研究,是仿制品。
只不过这仿制品很高级,是用唐代的鎏金宝相花,跟北魏的铜镜残片结合,补全成为“全品”铜镜。
贺康还详细讲了下这种工艺拼接技术,采用了关键的粘合剂——淀粉,玉米淀粉。
为了方便我们探案,贺康还给我们扫了盲,讲了讲铜镜的基础知识。
铜镜在我国历史上被赋予了超越时空的灵性特质。
北魏太武帝灭佛期间,铜镜成了僧侣秘藏佛经的“法界之门”。
平城永宁寺地宫出土的莲花纹镜,旋开镜钮可见《涅盘经》微雕,镜背莲瓣中暗藏北斗七星方位图。
《鬼吹灯》中秦王照骨镜的“透骨显脏”的异能听起来玄妙,实际上也是古人对神秘力量的解读。
现实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孝文帝南迁时遗失的“太和占星镜”。
此镜以二十八星宿星图为底纹,镜钮镶嵌陨铁铸造的拓跋狼首。
北魏至今已1600多年,存世文物多有残损,全品铜镜更是珍稀。
不过残破的铜镜倒不算罕见,民间的文物市场经常见得到,价格也不高。
像这种“以旧补旧”的工艺,也就是把材质接近,外形和工艺相差不多的残片拼接起来,如果不遇到专家,往往可以乱真。
贺康也是碰巧对唐代文物的形制比较了解,才会看出端倪,进而用仪器测量和判断后确认是赝品。
我们四个人商量之后,决定明天上午就去两年前发生火灾的旧仓库看看。
至于旧仓库地址在哪里,贺康想问问当时专程来d市的张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