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十二封(3/3)
。
盛冬用镊子捏起熔珠,又放回了袋子里。
稍微沉吟片刻,盛冬看着我说:“小武,打烊!”
我就知道!每次收到诡案速递,不论上午还是晚上,盛冬都怕顾客进来打扰,巴不得马上打烊。
不过最近天气异常寒冷,登门顾客少,而小雪的“粉丝”今天也都来过了,因此现在打烊对营业额影响不大。
我关掉招牌灯,门上挂起休息牌。
回头看到盛冬拿着证物袋走进了吧台后面的小门,那里是他的实验室,各种溶液、试剂和仪器。
我不知道这位艺术专业的设计公司老板为什么如此痴迷于探案,或许真的像他自己说的,热衷解开各种谜题吧。
一个小时后,玻璃门上的青铜铃铛一响,贺康推门而入,灰呢子大衣戴着寒气。
只是进门刚打了招呼,贺康的眼镜就白茫茫一片。
我递过一张纸巾,他边擦边问:“盛冬呢?”我向门后一努嘴。
贺康一笑,坐在吧台前,我递过一杯温热的柠檬水,问贺康要不要来杯“巴拿马瑰夏”,他笑着拒绝了。
看到防水布上的两个证物,贺康先用镊子架起了铜镜残片,在灯光下详细观察断裂面。
他说镜背浮雕是“畏兽噬蛇”,这隐在青灰色铜锈下若隐若现的花纹,是典型的北魏平城时期的纹饰。
又指着畏兽獠牙处的气泡状锡基填充物:“这种修补手法符合《齐民要术》记载的‘铜锡相糅’工艺。”
突然,他的镊子停在镜缘的葵花纹上。
花瓣的线条在灯光下很是细腻,与主纹饰区的铜绿色有点色差。
“像是唐代宝相花的鎏金压叠工艺,”他翻出手机里的图片,“看着接近,还得回去拿专业灯光和仪器对比。”
他笑道,从唐朝以前就有人仿制北魏的文物,千年来高手辈出,只拿肉眼怕是看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