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3)
,也标志着崇祯彻底失去对朝局的掌控。而且这个时候,东林党人还没又把控朝堂,形成不可撼动的利益集团,只是初具成型。所以崇祯觉得还可以挽救一下,如果穿越到崇祯十一年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不顾劝阻迁都南京比较合适。
“陛下,臣妾觉得这是资源过度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的必然结果。”
张嫣思考一会,见众人还在思考,就开口说道:
“皇朝初立,万物更新,世家被摧毁,人口骤降,所以可以穷苦百姓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土地,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均田。但是随着经济变好,人口增长,土地已经不够用了。加上天灾人祸,土地就会慢慢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最终就会变成富者田连阡陌,穷着无立锥之地。而获得的土地越多,越是拥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失去土地的农民则更加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后变成了地主的长工或者佃农,在遇到天灾的时候,佃农和长工就会失去所有,变成流民。长此以往,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流民就会越来愈多。可能这就是杜少府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吧。就比如今天精品阁的销售来说,随便一样东西就是一个贫农一年甚至是多户贫民一年的生活开销。可是富者却可以当作零花钱。但是这些钱总数还是这么多,就只能说明是少数人拿走了大部分,那么大部分人就只能拿到了少部分。唐末黄巢进长安,满街尽是公卿骨的教训,看来还没有让所有人意识到严重性。如今天下疲敝,民生艰苦,各地都有民变,朝堂之中有几人可知?随着资源的集中,朝臣抱团牟利,最终形成利益集团。朝廷收不到税,就无力支持军队平叛,民变四起,朝廷就会逐步失去权威性,最终走向崩塌。”
张嫣因为经常在养心殿和崇祯相处,共同协商政务,所以知道的比其他人更多更全面,也更了解崇祯的为人。越是了解,越是想更了解!
“好,皇嫂说的好!你继续说下去!”
崇祯赞许的眼神看着张嫣。
而皇后周玉凤则低下了头沉思,之前自己是一直反对皇嫂入养心殿辅政的,但是劝说不动皇帝,也就随了皇帝。今听到皇嫂如此说辞,自己才觉得皇嫂才智都远在自己之上,之前的不服气,也就烟消云散了。现在反倒有点羡慕皇嫂的通达和见识,心里开始支持皇嫂辅政了。皇帝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