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南北榜与烈士子女优待(2/3)
答:“回殿下,主考官人选臣等已反复商议,拟推举翰林学士刘三吾担此重任。刘大人年高德劭,学识渊博,且为人清正,定能公正执考。此外,考场修缮、考生食宿等事务,臣部也已列出初步方案,但其中细节,还需殿下定夺。”
朱雄英颔首,继续追问:“考场修缮何时完工?考生食宿又如何安排?切莫因这些琐事,误了天下学子的前程。”
林源连忙回应:“考场修缮预计在开考前七日完工,定能保证考场整洁、设施完备。至于考生食宿,臣部打算与京城信誉良好的客栈合作,由官府出资,以平价租赁房间,同时在考场附近设官厨,为考生提供干净卫生的餐食。”
朱雄英思索片刻,道:“刘三吾大人担任主考官,孤信得过。但为防万一,可再增设两位副主考官,从六部侍郎中挑选,与刘大人相互监督。考场修缮务必严格验收,若有疏漏,唯你是问。考生食宿,需派专人监管,确保食材新鲜、住宿安全。”
朱雄英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下文武百官,“此外,孤有个想法。以往科举录取,多以才学论高低,却未顾及地域差异。此次春闱,孤意所有考生,按照出生的籍贯地域百分比录取,划分南榜、中榜、北榜,录取人数依各地户籍人数占比而定。如此,既能广纳贤才,又可平衡各地利益,促进朝廷安稳。礼部需尽快研究相关政策,形成细则后呈与孤审批。”
殿内群臣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随后低声议论起来。这时,吏部尚书翟善踏出班列,拱手道:“太孙殿下思虑深远,然科举向以才学取士,若按地域划分录取,恐有违公正,还望殿下三思!”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附和。
朱雄英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神色凝重道:“翟大人,诸位大人,你们只知科举当重才学,却不知北方之地,多年来屡遭北元残余势力侵扰,战火未熄。”
他站起身,缓步走下台阶,“自元朝覆灭,北元贼寇时常南下劫掠,北方百姓苦不堪言。诸多学子家中田产尽毁,为保家园,不得不弃笔从戎,亲自抵御外敌;更有甚者,为躲避战乱,颠沛流离,连温饱都成问题,又何谈安心读书备考?”
朱雄英目光扫过群臣,语气沉痛:“南方安稳,学子得以一心向学,书院林立,藏书万卷。可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