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脉管硬度诊痰瘀胶结(2/3)
酒炙后引血下行;加胆南星6g,《本草纲目》说能‘治风痰眩晕’。”
程野递过动态血压监测仪和内脏脂肪ct预约单:“每天测四次血压,三个月后对比脂肪厚度。”他指向墙上的《血证论》,“‘瘀血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活血同时必兼化痰,才是标本同治。”
刘建国的女儿皱眉道:“中医能让斑块缩小吗?西医说他汀得终身吃。”苏怀瑾笑道:“他汀是‘抗水垢剂’,中医是‘管道维修工’。您父亲的脉弦滑有力,说明正气尚足,先清痰瘀,再调气血。”
药房老周捧着桃仁饮片过来,乳白色的种仁饱满均匀:“苏医生,这批桃仁用沸水燀制30秒,种皮一搓就掉,苦杏仁苷含量15,符合药典要求。”他又展示川牛膝,“四川产的,酒炙时用黄酒喷淋,活血力增强20。”
苏怀瑾点头:“《本草备要》早有‘桃仁行血,酒炒用’的记载,现代炮制更精准。”她转向患者:“药要饭后温服,可能会觉得肚子微微发暖,那是气血在流动。配合每天快走40分钟,让痰湿随汗而解。”
三天后复诊,刘建国的头晕稍减,但腕部ts手环突然发出蜂鸣,屏幕跳出“建议立即进行血管射频消融”的提示。苏怀瑾注意到他舌苔黄腻未退,脉弦滑依旧:“停掉ts的所有产品,那些高频震动反而加重血瘀。”
“可他们说能软化血管……”女儿掏出手机,屏幕上是ts集团的广告,“花了好几万买理疗仪,每天震得心慌。”苏怀瑾看着广告中“纳米机器人清血栓”的宣传,想起王秀英腕部的蓝色纹路:“外来干预打乱了身体自我调节,就像强行清理河道,却破坏了生态。”
她翻开《黄帝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中医靠药物引导气血自行冲刷瘀堵。”又指向刘建国的腹部:“先减内脏脂肪,痰瘀少了,血管自然柔软。”
暮色漫进诊室,苏怀瑾刚要整理血府逐瘀汤的医嘱,护士站传来消息:“有位银行高管,晨起偏头痛伴口苦,智能手表显示晨间心率低于基线值,ct排除颅内病变。”
她望着刘建国逐渐柔软的脉象,想起《黄帝内经》“平旦至日中,天之阳”的教诲。从硬脉到沉弦脉,从痰瘀辨证到少阳枢机,中医的脉诊就像精密的扫描仪,不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