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脉因饮食动消积导滞(4/4)
话没说完,诊室门突然被推开,护士小吴探进头:“苏医生,妇科那边有个多囊患者,三个月没来月经,激素六项显示睾酮高,脉涩得像砂纸。”苏怀瑾应了声,起身时看见杨辰母亲正抹泪,便从白大褂口袋掏出张名片:“这是我们医院医务科的电话,专门处理医疗纠纷,你明天去一趟,把合同和病历都带上,法律规定平台不能签这种显失公平的条款。”
转身时,杨辰突然叫住她:“医生,等我病好了,还能当吃播吗?”苏怀瑾看着他眼底的期待,想起师傅曾说:“中医治病,治的不仅是病,更是人的执念。”她放缓语气:“等你脾胃功能恢复到正常,每天能按时吃饭、不催吐,那时如果还想播,可以改做养生类主播。但现在——”她指了指桌上的胃镜报告,“你的胃就像过载的卡车,再硬开下去,发动机要报废的。”
走出诊室时,夕阳正给中药柜镀上金边,老周在配药间筛着炒白术,麸皮的焦香混着山楂的酸甜,在暖光里发酵。妇科诊室门口,穿宽松卫衣的姑娘正低头玩手机,屏幕上跳着“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群”的消息。苏怀瑾整理了下白大褂,推门进去时,听见姑娘对陪同的母亲说:“妈,我再也不喝那些减肥茶了,肚子老是胀气”
夜色渐深时,杨辰的电子胃肠治疗仪还在规律震动,母亲坐在床边啃馒头,床头柜上摆着苏怀瑾手写的饮食清单:“小米粥、南瓜羹、蒸山药,忌生冷油腻”。年轻人盯着天花板,突然说:“妈,等我好了,咱们摆个早餐摊吧,你熬的小米粥比直播间那些山珍海味好吃多了。”妇人抬头,看见儿子嘴角终于有了点血色,眼眶突然又红了。
中医馆的时钟指向八点,苏怀瑾在妇科病历上写下“治以活血通经,方用苍附导痰丸合桃红四物汤”,窗外传来夜市的喧闹声。她摘下眼镜揉眼,腕间银镯碰到桌角的《本草纲目》,书页自动翻到“山楂”那篇,泛黄的纸页上,师傅用红笔批注:“凡食积者,当先问其所欲,解其心惑,方得药到病除。”
走廊传来杨辰母亲的脚步声,带着河南话的叮嘱:“慢点走,别碰着仪器。”苏怀瑾望向窗外,暮色中的中医馆像座温暖的孤岛,在流量的狂潮里稳稳地锚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