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沟(1/20)
第一卷 出世
三线
红旗挥,战鼓擂,好人好马聚成堆,
要问我们哪里去?三线建设献荣辉。
山峦美,渤海醉,抗美防苏铠甲锐,
要问我们都是谁?军工战士功至伟。
集大队,为战备,深山老林避外鬼,
要问我们为了谁?保家卫民树丰碑。
和平归,三线吹,方向道路皆可悲,
要问我们何处去?保军转民说是非。
第一章 入沟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场意义深远的三线建设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那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时刻威胁着我国安全;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妄图反攻大陆,频繁制造紧张氛围;中印边境争端不断,中方被迫自卫还击;美国更是在台湾海峡举行核战争演习,疯狂扩大侵越战争,直接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
在这紧张局势下,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 “打一场恶仗” 的号召,“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将重要工业设施转移至内地山区,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举措。
从发展战略角度而言,这是一次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开发内陆资源、带动中西部地区进步的大胆尝试,对改变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意义深远。
从经济层面来看,以当时不变价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三线建设投入高达2000亿,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彰显出这场建设规模的宏大。
三线建设从规划、推进,到发展,再到后续的转型调整,整个过程极为复杂。
我作为一名亲历者,往昔的三线岁月时常在心头浮现。
那些激昂或平淡、充满希望或饱经艰辛的故事,都是三线建设的生动写照。
接下来,我将虚构几个人物,通过他们的人生轨迹,讲述他们从懵懂孩童在三线一路成长直至退休的漫长历程。
从这些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视角,去探寻那个时代的酸甜苦辣,揭开三线建设不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