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报捷1军品锻造(3/4)
导来到了车间。
盛国琳和吴敏赶紧迎上去,跟着领导逐个工序、逐台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谢云旺要求组织班组针对目前通关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许多问题,也给出了不少解决办法。
听完大家的发言,谢云旺说:“你们在一线工作,对通关存在的问题最清楚,所以你们提出的解决意见非常中肯,我们会认真研究。”
第二天,厂里下达了关于“坦克弹 - 85微旋破甲弹产品”通关工作的文件。
文件中有一条内容是成立通关领导小组及通关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组成,通关工作小组由谢云旺担任组长,李文化、盛国琳、吴敏、生产科长等任副组长,组员由各班组组长、技术骨干组成。
经过数日对逐台设备的测试,通关领导小组决定周三正式进行通关。
周二,为确保通关顺利进行,谢云旺带领工作小组的成员,沿着弯弯曲曲的坡路,来到沟西北处的锻工工段。这里有一座48米长、18米宽的工房,通关准备工作将从这里拉开帷幕。
众人走上坡,来到一个被施工人员推平的平台上。
锻工工房就矗立在这个平台上,工房的大门正对着道路,门与道路同宽,都为6米,门垛两边各有6米宽的墙,工房高5米多。
工房四面有墙有窗,不过窗户都敞开着,从里面不断涌出呛人的油烟。
北墙外有一根烟囱,正冒着更浓烈的黑烟,北山坡上的草和小树都被熏得失去了绿色。
走进工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台约三米高的三吨自由锻锤,还有两座用耐火砖砌成的低矮加热炉。
加热炉冒出的浓烟,一部分顺着烟道拐着弯排到工房外,另一部分则直接从炉门飘进房中。
加热炉旁有一台架在铁轨上的小门吊,门吊不大,高两米四,宽两米,上面安装着一台05吨的电动葫芦,也就是俗称的“斤不落”。
这台电动葫芦较小,只能用于加工小件炮弹,加工大工件还得靠大型天车。
这个工房没有大型天车,只有一台载荷三吨的电动葫芦。
同时,工房西角有一台下料机,几名工人正在那里切割炮弹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