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报捷1军品锻造(4/4)
料。
工人把切割好的方料运到炉旁,然后抛入加热炉中。
熊熊烈火很快就把钢料烧得通红,炉旁的工人用长卡钳夹住通红的钢料,用力甩到锤前的灰土地上。
大锤工伸出长卡钳,稳稳夹住地上烧得通红的钢料,迅速将其放置到锻锤的砧座上。
掌锤的大锤工见状,果断启动锻锤,“咚咚咚”,锻锤有力地锤打着钢料。
为防止坯料锻打不透,避免坯料中心部分出现开裂,工人师傅紧紧夹着坯料,不断地反复转动、反复锤打。
不一会儿,原本不规则的坯料就被打成了类似先陶立克柱的形状。
工人师傅拿出专用的卡钳尺,仔细测量坯料尺寸,随后继续锤打、检测。
当尺寸符合要求后,一名工人师傅操作“斤不落”,将锻锤上的砧座稳稳吊起,移动到空地。
与此同时,另一名工人操控天车吊,把远处的下砧模吊运过来,精准地放在锻锤砧座上。
调整好位置后,工人师傅再次用长卡钳夹住红红的半成品,小心翼翼地放入下砧模的胎模内。
锻造弹体采用的是胎模锻造工艺。
放好红红的钢料后,工人师傅又拿起一支长卡钳,夹住一个细倒锥形冲头,轻轻放在钢料上,然后开动锤头轻打,先打出一个小孔。
接着,换上粗一点的倒锥形冲头,经过多次锻打,圆柱弹头筒形毛料逐渐成型。
经过严格检验,一个合格的弹头半成品诞生了。
谢云旺看着这个合格的半成品,满意地点了点头,凑近盛国琳,轻声说道:“你们前一阶段的准备与培训工作很有成效,告诉工人们,继续保持,保证质量,继续加工。”
谢云旺离开后,工人们干劲十足,继续将下好的钢料一个接一个地扔入炉子中,待烧红后,再一下一下拿出来锤打。
这些千锤百炼的钢料,就如同经历革命洪流的三线工人,从繁华城市来到偏僻山村,在如火般热烈的革命思想洗礼下,最终成为了合格的三线半成品,为三线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