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当年真相(2/3)
—黄艳梅(冼韵媚)字。”
字迹歪歪扭扭地,一看便知是稚气未脱的孩童所写。1957年,冼韵媚最多也就6-7岁的年纪,可从这寥寥数语里,却透着不该属于她这个年龄的深沉心计。难怪原主会被她暗中算计,吃尽苦头。
信纸从冼韵怡指间滑落,她浑身发冷。1957年1月12日,母亲去世前三天。所以,燕秋云的离世,并不单单是一单事故?而是被人为杀害?
冼韵怡将信件小心放回原处,指尖在暗格边缘轻轻摩挲。她突然注意到衣柜内侧刻着一行小字:“留于丙申年冬”——这是母亲的字迹。
一个更隐秘的计划在她脑海中成形。她取出随身的小本子,快速记下几个关键点:1、以整理母亲遗物为由,向厂里申请查阅1956-1957年的工作日志;2、通过陆叔叔联系当年医务室的护士长,查出燕秋云的真正死因;3、必须让冼耀宗与梁淑贞互相狗咬狗,自己爆出当年真相。
“既然要查,就要查个水落石出。”她轻轻扣上暗格,冼韵怡将一缕头发别到耳后,艰难地缓和下愤怒情绪,走出了空间。
原本打算把那些家具当作废品处理的冼韵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还是要将东西物归原主。至于那些粮票和大团结,她还是会 “勉为其难” 收下的。冼韵怡怀疑,里边有部份是属于离世的燕秋云的。
曾经,她还觉得原主是个可怜人,可与原主的妈妈燕秋云一比,原主起码还有个疼她、事事为她考虑的哥哥。燕秋云幼儿时期,父母就投身革命,早早离开了她。
虽说燕秋云的父母为她找了户不错的人家寄养,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收养她的那户人家见形势不妙,便早早举家逃往了明珠城。他们并非不愿带上燕秋云,而是燕秋云执意要留在穗兴市,一心等待父母归来,一等便是十多年。
在她正值花一般的年纪时,遇到了心怀鬼胎的梁耀宗,却全然不知,此人将给自己的命运带来何等的灭顶之灾。
冼韵怡整理好情绪,事着思思忧伤慢慢进入了睡梦中。
第二日吃过早餐,冼韵怡跟冼振邦打了声招呼,便前往华夏银行在穗兴市的分行。她拿出存折与印鉴,顺利支取了里面的2800元。好在这个时代人们法律意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