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记录点点滴滴(2/4)
任谁看见这种孩子,都会内心卧槽吧。
董雪莹抱着婴儿,骄傲的站在记者身后,悄悄给口罩小子加油。
采访就在她家,土著街坊有间很旧但还比较大的瓦房,屋后有个能看江的崖头小院,几棵芭蕉树下景观还不错。
让卫东这不过是在税务大院听惯了的词儿,每次税务调整,最难的就是从上到下贯彻,往往上一条还没搞定,下次调整又来。
经济大发展中,税务改革真是三天两头都在变,累死了。
他听了太多这种抱怨,印象极其深刻。
现在还恍若未觉:“怎么,说错了?”
记者赶紧摇头:“继续,继续,眼前商州的情况,万商贸易行的案件又说明什么呢?”
这其实是个套儿,让卫东是董雪莹强烈推荐的采访对象,如果是尤启立的托儿,回答这个问题就很容易暴露。
让卫东坐在院子里的八仙桌边,随便抬眼环视,极为开阔的江景的确会让人心胸都剧烈开放。
这又是保安参加后世各种警署通报的最常见调调,所有一切都是给经济保驾护航,治安都是多基操的事儿了。
但记者这下差点被震得笔都掉了!
这已经是把政策解读到了新高度的水平呀。
本来低头在大腿上记录的他,都不得不把采访本拿到桌面上。
双目对视希望能更多捕捉到这个年轻人的内心:“你的意思是不应该抓经济犯吗?”
让卫东摇头:“也不能这么绝对,,犯点错也不要太当回事,治安形势才是目前的重点,经济上可以稍微放开点,才有更好的活力,经济好起来才有余地调整管理,啥都没有还强调治安那不是穷折腾吗。”
记者对这种已经涉及到中庸均衡的思想高度猛点头了:“具体呢,有什么具体的案例?”
“可反过来农民稍微脑子开窍点,去市里面批发一袋瓜子,到乡镇集市零卖可以吗,这要被抓的……表面上是投机倒把的罪名,可实际上是他抢了供销社的生意,触动了某些利益,才借着……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这可是让卫东想了四十年的耿耿于怀。
记者目瞪口呆,这是什么高度,什么深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