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张良失计(4/5)
面的服从。然而,项羽这一次的所作所为,却让他们彻底寒了心。他们意识到,项羽的眼中只有权力和私欲,根本不顾及他们的死活和利益。这种被背叛的感觉,让他们对项羽的信任瞬间土崩瓦解。
所以,这才使得后来项羽想彻底灭亡齐国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齐国的百姓和士兵们,仿佛被点燃了内心深处的火焰,那是一种对统治者的愤怒和不屈。他们不再畏惧楚军的强大火力,哪怕是明知不敌,也要拼死一战。齐国的抵抗就像那燃烧不尽的野火,死灰复燃地坚持着。
楚军在这漫长的战事中,不断地消耗着兵力、物资和士气。每一次的进攻,都像是在泥沼中艰难前行,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齐国的抵抗,就硬生生地把楚军的主力拖住,让他们陷入到似乎永无休止的人民战争泥潭之中。在这个泥潭中,楚军无法自拔,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和优势。
与此同时,刘邦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绝佳的机会。他趁着项羽深陷齐国泥潭之际,迅速在关中地区集结兵力,同时向各方诸侯发出了联合的号召。那些对项羽心怀不满的诸侯们,纷纷响应刘邦的号召,短短时间内便聚集了五十余万大军。这些诸侯的军队,带着对项羽的仇恨和对权力的渴望,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彭城。
刘邦率领着这气势磅礴的联军,如同下山猛虎一般,直扑项羽的老巢彭城。彭城,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城,在联军的猛烈攻击下,迅速沦陷。项羽原本以为,凭借着彭城的坚固防御和自己的精锐部队,可以抵挡住刘邦的进攻。然而,他实在低估了诸侯们对项羽的怨恨和刘邦的号召力。
项羽死前,或许曾经在无数的日夜中思索自己失败的原因。他纵横沙场,一生追亡逐北,战功赫赫,无人能及。他曾在战场上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敌人闻风丧胆。然而,最终的结局却让他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一生。他认为他的失败并非是战场上指挥不力,而是天数已尽,是老天要亡他。
而他所谓的“天”,便是这天下人心。他或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才真正明白,政治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向背。他虽然骁勇善战,但在这纷繁复杂的政治舞台上,却太过欠缺政治智慧了。他用武力征服了土地,却无法征服人心;他用权力压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