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地笼和插袖(1/4)
沈梦石静静地站在一旁,注视着正在忙碌着织补渔网的虎子,内心却深深陷入了思考。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一种后世发明的捕鱼工具上,这种工具被人们称为“绝户网”,其学名则是“插袖”。这类捕鱼网在设计上极具巧妙之处,然而由于网眼的密集,使得经过的任何尺寸的鱼儿都无法逃脱,造成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长时间使用这样的网进行捕捞的结果,便是该河流中大大小小的鱼儿几乎都被捕尽,从而引发了数不清的环境和生物链问题。
插袖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其成果却极为高效。在一条狭窄的小河叉口,捕鱼者用木棍撑开前端宽大的网口,整个网口则是覆盖住了河道,形成一个难以逃出的险境。其中特别设计的网中腰位置用8号铁丝围成一个宽约一尺的圆圈,圆圈的后方则是一个容量很大的收容场所。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结构通过重复设计,一次又一次地构成了网的结构,最终形成了一个连通着尾部的圆圈和带尾兜的设计。这个尾兜具有活口的特性,在捕鱼期间可以用绳子扎紧,而一旦捕到鱼儿时,只需松开绳子,网兜中的鱼儿便会被顺利倒入鱼筐中,完成捕获。
沈梦石想到这种插袖的工作机制,感到十分受启发,这种以逸待劳的方式,将捕捞的主动权交给了鱼儿自己。他不禁提笔,将这种渔网的平面图描绘在纸上,并试着向虎子详细讲解插袖的使用方法和潜在优势。经过一番耐心的阐述,虎子的脸上也显露出惊喜之色,对这种新型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识到这种捕鱼方法的好处确实多多,不仅能够省时省力,更能大大增加捕鱼的数量。
然而,沈梦石也明白,插袖这种渔网对渔线的要求极高。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渔线如果不够结实,必然会在挣扎的鱼儿面前变得脆弱,像透明的鱼线在使用几次后便会破损,造成捕到的鱼儿纷纷逃跑,因此想要编织这样的捕鱼网,必须找到结实耐用的粗鱼线。遗憾的是,这类鱼线在小河村是难以买到的,只有在辽河边打鱼的渔民那里,才有销售。沈梦石思索片刻后,决定明天等鱼获出售后,便带上虎子前往辽河渡口,那里的商贩大多存货充裕,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两人商定好第二天的行动计划后,便继续忙着织补渔挂子。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二舅妈将蒸好的肉包子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