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十万子弹(4/7)
备的耐腐蚀合金,配方是他凭着记忆中的化工知识反复试验得出的。
\"温度再升高五十度。\"他对操作工喊道,\"保持二十分钟,然后加入镍粉!\"
自从得知日军可能使用化学武器,陈长安就决定加速自主火药生产能力的建设。目前兵工厂的子弹装药还依赖缴获的日军弹药拆解,这严重制约了产能释放。要真正实现\"十万子弹\"目标,必须突破火药这一瓶颈。
\"陈工,硝酸冷凝器组装好了。\"一个满身油污的青年跑来报告,\"但密封测试还是不过关,有轻微泄漏。\"
陈长安皱眉:\"用我配的那种耐酸胶垫了吗?\"
\"用了,但高温下还是会变形\"
\"走,去看看。\"
他们来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里面摆放着几台形状怪异的设备。这是陈长安设计的简易\"三酸\"生产装置,可以将硫铁矿转化为硫酸,再通过硝石反应制取硝酸。有了这两种酸,再加上食盐电解得到的盐酸,就能生产单基发射药,彻底摆脱对外部火药的依赖。
陈长安检查着冷凝器的接口,发现泄漏点位于一个焊接缝。他思索片刻,突然灵光一闪:\"去仓库拿些铅板来,我们做个衬里。\"
青年一愣:\"铅?那不是有毒吗?\"
\"薄铅层衬在内部,外面用铸铁加固。铅的耐酸性最好,短期内不会有大问题。\"陈长安解释道,\"等拿下井陉煤矿,我们就有不锈钢了。\"
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陈长安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几个月前还只会打铁种地的农民,现在竟然能操作如此复杂的化工设备,战争真是最残酷的老师。
\"陈工!\"王铁山匆匆跑来,\"第一台移动式车床改装好了,您去看看?\"
陈长安跟着他来到另一个山洞。原本固定安装的机床现在被固定在特制的木架上,可以快速拆卸搬运。这是为应对日军扫荡准备的\"移动生产线\"方案——一旦接到警报,关键设备能在两小时内转移至备用洞穴。
\"干得好。\"陈长安测试了机床的稳定性,\"其他设备也要加快改装,特别是热处理炉和淬火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