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海军的种子(1/3)
1944年4月1日,青岛军港
陈长安稳稳地站在码头的木箱上,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面前的二十几个男女老少。这些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皮肤黝黑的渔民,有穿着褪色国军制服的老兵,甚至还有几个戴着眼镜的学生模样的人。
“同志们!”陈长安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码头上传得很远,“咱们现在有三条船,但缺少懂海的人!你们当中有的在海军干过,有的祖祖辈辈都是打渔的,今天起,咱们就是八路军海军教导队!”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突然,一个瘸腿的老兵举起了手,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长官,我以前是‘宁海’号的轮机长……可是我这腿……”
陈长安见状,毫不犹豫地跳下木箱,快步走到瘸腿老兵面前。他看着老兵,微笑着说:“老哥,军舰上的机器,是用手修的,不是用腿开的!”
这句话一出口,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起来。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络起来,大家开始相互交谈,彼此熟悉起来。
然而,在人群的角落里,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却低声对身旁的同伴说:“他们真能成事?”同伴看了他一眼,然后将目光投向正在分发军装的八路军战士们,轻声回答道:“总比跟着山城那边饿死强吧。”
在“致远”号的弹药舱里,气氛异常凝重。陈长安和教导队员们紧紧地围拢在一枚巨大的鱼雷周围,仿佛它是某种史前巨兽一般,让人既敬畏又好奇。
这枚鱼雷正是日制九三式氧气鱼雷,其射程可达惊人的 40 公里。原国军鱼雷长周志明小心翼翼地拆开鱼雷的外壳,一边操作一边向众人解释道:“这可是小鬼子的秘密武器,威力巨大,但这引信装置……”
话还没说完,只听“砰”的一声,一小团火花突然迸发出来。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扑倒在地。待尘埃落定,大家才发现周志明正尴尬地举着断成两截的保险丝,苦笑着说:“这引信有点敏感啊……”
陈长安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心有余悸地说:“赶紧把这玩意儿的图纸画仔细点,咱们兵工厂的同志们可没这么多条命来试错啊!”
与此同时,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