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配方(3/5)
尽描述。
“百户真可谓知识渊博!正是赵士桢大作。”
王函竖起大拇指暗暗称赞,同时主动提议:“我处还藏有他其他作品,比如《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及防虏车铳议,若百户感兴趣,不妨让我献给百户细看或者诵读予百户听。”
《神器谱》编写于万历二十六年,开篇是《进器疏》,主体内容分成四部分:《原铳》《图式样》、《打放架势》和《神器杂说》。
书中除了用文字解析火器的来源、功能、优劣、制造工艺与使用技巧之外,还配有大量插图,详尽展示了各种火器的操作流程、构造分解等内容……
王函口若悬河地讲解着,他以为杜寒不识字,于是主动担负起解说的任务。
在当时,识字的军户确实凤毛麟角,王函看到许铁匠制作的枪身时,还以为杜寒参考了《神器谱》里的设计图纸——毕竟书中有丰富的插图,即使不识字也能大概明白意思。
然而王函并非夸夸其谈。
那本书正拿在杜寒手中,而王函竟然能逐字背诵,毫无差错。
“你早年四处漂泊,这些书还一直留着?”
杜寒一边听,一边微笑着问道。
“百户莫笑,我视这些书为性命般珍重,无论流落何方,都随身带着它们。
疲惫时翻开看看,便觉得辛苦也不算什么了。”
杜寒心中暗暗点头:难怪这家伙连举人都考不上,整日研究这些东西,考上才怪呢。
不过,这种人才正是自己最需要的!
一谈起火器相关的话题,王函就仿佛换了个模样,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熟悉每一个细节。
虽然他的一些见解,在轻武器专家杜寒的眼中显得有些偏差,但从时代背景来看,此人的确是一块被埋没的璞玉。
在王函的详细讲解下,杜寒粗略翻阅《神器谱》,发现明代的火器发展程度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
火绳枪(鸟铳)已经成为常见装备,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同时代先进的鲁密铳也已经开始制造,并在明军中有小规模装备。
令杜寒格外感兴趣的是,书中记载了人力车床的制作与使用方法——可以用来在枪管上钻孔或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