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配方(5/5)
照史料记载,燧发枪乃是由毕懋康制造,距今尚有几十年之久,怎么此刻出现的掣电铳已经是燧发枪的模样?
但转念一想,燧发枪在欧洲问世已经接近百年,赵士桢见过也不稀奇。
再想到古籍记载中常有讹误之处,杜寒也就没了追究的心思。
他当前最关切的是如何快速武装自己,便立即把话题转向了别的地方:
“你制的进展如何?”
“百户大人请放心,小人绝非虚言,我的品质远胜那些匠户之作!论起此物做法,戚少保的手法当真高明,其成品威力更甚赵士桢之作,不过制成颗粒工序繁琐,颗粒越均匀越好。”
提及此物,王函兴致高涨,滔滔不绝,甚至忘了收敛身份之举,惹得一旁的王俏不断扯他衣角示意谨慎言行。
“请问,戚少保的配方比例如何配比?”
杜寒好奇问道。
明代颗粒化的技术早已成熟,这点在穿越之后原主的记忆为杜寒提供不少知识,然而具体戚继光的配比仍是未知领域。
王函的回答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他也十分想了解这二者的差异。
至于硝石提取和纯化方法之类的内容,杜寒并没有深究,相关资料书中皆有所述,而且方式各异。
就比如《制法》里提到了一种以大量鸡蛋清为主要原料来进行提纯的优秀方式。
王函娓娓道来:“百户,戚少保的配方如下……”
听闻此言,杜寒着实吃了一惊,这配方居然与后来广为人知的比例大相径庭,反倒更接近理想配比。
不过其中硝石和硫磺略显过剩,碳元素则相应减少些许。
或许当时的人潜意识里认为加大这两者的量可提升爆炸威力吧。
即便如此细微的变化都会导致爆炸速度千差万别,这类混合物对于成分比例极度敏感。
短暂思考片刻后,杜寒拍着王函肩膀道:
“我给你提供个新配方,你先少量试一下,保证效果远优于戚少保这个。”
面对这样的说法,王函显得疑信参半,更多的是持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