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桩大案(2/4)
么了,解释多了只会让杞良更加愧疚,觉得自己影响了仲弟的前途。
“家中一共是五百亩良田了。”
秦越人说起了一件喜事:“二级上造授田二百亩田地,三级簪袅授田三百亩田地,加起来足足五百亩田地!”
晋升了三级簪袅的杞良,不仅仅是饭食有了提高,田、宅、奴隶都会得到官寺的赏赐。
“善!”
提到了土地,杞良整个人不一样了,自信了很多:“现在有了二牛抬杠的新犁,你的两名隶臣,再加上官寺赏赐给我的三名隶臣,足够耕种五百亩田地,不用再雇人种田了。”
雇人种田,给了工钱,还要给饭吃。
杞良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吃,舍不得雇人,只要自己能干的都自己干,能省就省。
现在有了新犁,节省了雇人的钱粮。
杞良内心很是欣喜。
“粮种的事需要伯兄亲自挑选。”
秦越人正色道:“粮种关乎一年劳作的最终收成,伯兄一定要买些好粮种,不要舍不得半两钱。”
他知道杞良是个勤俭的性子,避免伯兄舍不得钱,买来一些劣质粮种。
秦越人郑重交代了一句。
就算换成秦越人,也是忍不住心疼买粮种的半两钱。
无论在哪个时代,粮种始终都是农民种田最大的开支之一。
秦越人跟着爷爷种过田,知道一斤稻种需要四五十元一斤,种出来的粮食不过13元一斤。
种出来的粮食四十斤才能换一斤稻种。
一亩地需要五斤稻种,只是稻种就占据了两百斤粮食的成本。
一亩地的亩产不过一千斤出头。
在古代,亩产也就一、二石,一百二十斤到二百四十斤。
粮种是很大的成本。
秦越人看过清朝的一些农民记录,底层农民之苦,为了买稻种甚至要卖儿卖女。
每年到了春耕,就是卖儿卖女的高峰期。
估计秦朝也是一样。
“买?”
杞良困惑道:“难道,官寺发放的粟种不好?只有偷偷塞给官吏半两钱,才能得到最好的粮种?”
发粮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